霍学文表示,首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金融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集约式发展的新路子,探索一条人口密集地区区域优化开发的新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形成京津冀城市群和增长极,解决首都大城市病,实现可持续发展。
霍学文还介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三地建立的工作机制。
1、建立了多层级的协同推进机制。人民银行建立了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三地协同机制,今年已经开过两次会议,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政策问题。京津、京冀也分别签署了《金融合作协议》,定期就金融协同发展进行沟通研讨。京津冀三地《金融合作协议》目前已经进入征求意见和最后签署阶段。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银行(601288,股吧)等金融机构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分别与三地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农业银行、中国银行(601988,股吧)等大型金融机构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别在总行层面建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制,有的银行建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事业部,负责推动全行层面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而且金融机构的协同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机制上,更是扩展到项目上,已经在京津冀三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金融支持作用。
2、突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截止到今年6月末,北京市辖内中资机构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表内外融资余额已经达到了6766亿,涉及融资项目677个,支持了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非首都功能疏解等重点领域,助推了城市副中心、新机场、冬奥会、环球影城等关键项目,切实发挥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同时,也积极开拓公司可转换债券,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工具,在重要领域、重点项目上广泛应用。北京地区吸收保险资金通过债权投资计划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资金已经达到1265亿。北京到天津,北京到河北,包括到雄安都有高铁,京津冀城市一体化,交通先行、产业先行、环境先行也在金融的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3、形成了一批金融创新的服务模式。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以及到金融市场,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体现在具体的金融服务模式上,目前已经探索了信贷、信托、基金等不同的发展模式,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京津冀城际铁路发展基金、曹妃甸投资基金等不同的基金品种。中国银行北京分行拓展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服务,发挥报关即时通这样一种通关一体化电子保函业务,今年已经先后为39家企业提供了税款保函业务。华夏银行(600015,股吧)自2014年开始推出了京津冀协同卡,在三地可享受同城待遇。北京银行(601169,股吧)社保卡、交通一卡通等已经在京津冀地区实现互通互认,通存通兑。除了这些大银行以外,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与天津农村商业银行、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也开始了广泛的合作,农信通卡已经在三地客户之间实现了网点、ATM机办理跨区域存款、取款业务,这一点大大丰富了普惠金融的内容。
4、建立了区域金融风险联防联控机制。霍学文称,“有人说北京管得紧我去天津行不行,天津管得紧,我去河北行不行?今天我正是在这里,告诉这些搞非法金融活动、搞非法集资的人,你们打消这个念想,想在北京、天津、河北搞非法集资的,今天三地的金融局、金融办主任都在场,已经不可能了”,他进一步表示,“我们建立了监测预警机制,你一上网,我们就已经监测到了。我们三地建立了打非协作机制,这个打非不仅仅是政府之间、金融局之间的合作,三地的公检法也在加强合作。(原标题:霍学文:建议允许金融机构在京津冀跨区域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