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今年信贷总是超预期?
如果对比去年和今年每月的新增信贷规模,就会发现仅有今年1月和3月的新增量没有超过同期,其余月份都明显高增,同时几乎均超市场预期。如果单从新增信贷的各分项来看,确实能够找到超预期的部分,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认为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监管”因素,也可以理解为央行对于整体贷款规模的控制,这需要结合当前的货币供应情况和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
此前央行对于年度新增贷款有总体规划,然而这两年却逐渐转向为月度规模管控。去年1月份2.51万亿的新增规模体现出银行早投放早受益的行为,但今年1月为2.03万亿,同比少增加5000亿,这也给后续月份的投放留有空间。虽然央行对按揭贷款的占比和增量存在管控,但是与去年同期按揭量占比较高相比,截至目前留给银行的额度相对充裕。
另外一个是“实体经济+银行风险偏好”因素。
之所以把这两者结合为一类,是因为两者相互影响同时相互作用。(商业)银行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当经济周期向上,实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银行信贷渠道通顺,投放意愿也较为强烈,反之亦然。
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超预期,需求端表现良好(基建稳定、制造业反弹、地产下行好于预期,同时叠加工业品价格持续高位)。央行公布的银行家调查也显示企业资金需求逐渐转好。
因此企业贷款的增长情况也比去年同期增长约4000亿。虽然上半年供给侧改革的力度仍然较大,对于上游煤炭钢铁等高杠杆行业造成一定影响,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会对风险较大的重点行业进行抽贷断贷的操作,以规避风险,但为了更好执行国家对于产能过剩行业信贷支持的相关政策,对相关企业仍然适度放宽了风险偏好,使得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之所以说今年贷款增量超市场预期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按揭贷款持续高增,并未跟随开发投资和销售的回落节奏。这是因为后两者的降幅相应较小,同时三四线城市的销量成为重要支撑。
从上述逻辑出发,今年余下的月份新增信贷会如何变化?我们认为将会出现小幅回落。首先,宏观政策紧缩会给银行放贷带来压力。此前财政87号文进一步限制了地方债务风险,规范了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这将一定程度上使商业银行对于地方融资平台和基建类相关贷款的风险偏好上升。
同时,国企去杠杆相关政策会进一步落实,也会给新增企业贷款带来影响;其次,M2增速一再下行,显示出金融去杠杆的严监管政策正对货币供应产生影响。表内贷款也会相应收缩,基本面下行的压力也会体现在企业贷款的增量上。(原标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何今年信贷总是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