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传统央行政策框架以货币政策为核心,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 经济周期一般指经济活动水平扩张与收缩的交替波动。传统宏观经济学侧重考虑资本、劳动等实际经济变量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认为市场竞争环境下价格有足够的灵活性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因此物价稳定即可在较大程度上代表宏观经济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逆周期调节来平抑经济周期波动,维护物价稳定,这种框架对应对高通胀确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以CPI为锚的货币政策框架也存在缺陷,即使CPI 较为稳定,资产价格和金融市场的波动也可能很大。例如,2003 年至 2007年次贷危机之前,全球经济处于强劲上升期,在此期间,全球CPI涨幅基本稳定,但同期初级商品价格和MSCI全球股指上涨超过90%,美国大中城市房价上涨超过50%,累积了巨大的风险。
房地产等资产市场天然容易加杠杆,具有“买涨不买跌”的特征,容易出现顺周期波动和超调,因此传统的单一调控框架存在着明显缺陷,难以有效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纵容资产泡沫,积聚金融风险。针对日益重要的金融周期问题,需要引入宏观审慎政策加以应对。
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央行传统的单一调控框架存在着明显缺陷,难以有效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纵容资产泡沫,积聚金融风险。
评判金融周期,最核心的两个指标是广义信贷和房地产价格,前者代表融资条件,后者反映投资者对风险的认知和态度。由于房地产是信贷的重要抵押品,因此两者之间会相互放大,从而导致自我强化的顺周期波动。
此外,广义信贷和资产价格会通过资产负债表等渠道进一步把金融和实体经济联系起来。当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同步叠加时,经济扩张或收缩的幅度都会被放大; 而当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不同步时,两者的作用方向可能不同甚至相反,会导致宏观调控政策的冲突和失效。中央银行仅借助货币政策工具难以有效平衡好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调控。
房地产等资产市场天然容易加杠杆,具有“买涨不买跌”的特征,容易出现顺周期波动和超调,这就使利率等价格调节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宏观审慎政策对杠杆水平进行逆周期的调节。(原标题:央行报告专栏:房地产等市场容易出现超调 需要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调节)
更多详情资讯,请关注财经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