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全球 美股 / 港股 / 外汇 / 期货 / 黄金 > 中国所持美国国债环比增加100亿美元

中国所持美国国债环比增加100亿美元

2017-07-20 21:02  来源:小白读财经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小白读财经

  嘿嘿,老乡你好!美国姥又向咱们中国借钱了……。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2017年5月中国所持美国国债环比增加100亿美元,为连续第4个月增持,至1.1022万亿美元,创下7个月新高。

  这个信息告诉咱们,到2017年5月为止,美国政府欠咱们中国人的钱是1.1022万亿美元(约7.4455万亿人民币元),而且借钱的金额连续4个月上升,创下7个月新高。

  在咱们中国老百姓看来,中国不算太富,美国不是很穷,却频频向中国伸手要钱背后有啥含义?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出口额由当时的250亿美元左右,发展到2017年6月份的1965.91亿美元。在那个时候,企业通过进出口贸易赚取了大量的利润,但是这些利润是美元啊?

  怎么办?

  中国实行的是强制结售汇制度,这些钱回到国内必需换成人民币,央行通过“印钞”用人民币从这些企业购得的美元,即形成外汇储备,2008年初中国的外汇储备即达到15898.10亿美元。

  这笔数目并不小,如何保管却是个大问题!2008年美国银行一年期的利率大概只有2%,而同期中国的利率大约是7%,两者相差5%,也就是100块钱分别存放于中美两家不同的银行,在美元没有升值的情况下,国内的收益比美国高5%。

  那么巨额的外储怎么投资?

  以美元形式存放银行看来是不靠谱了,“精明”的央行盯上了美国国债,这么干有几个原因:

  1、美国国债被视为无风险收益,美国政府作担保,安全性非常高;

  2、美国国债收益率较高,虽然不是非常高,但总比银行存款好吧;

  3、美国国债流动性非常好,想卖就卖,不像有的A股上市公司,暴跌的时候想卖又没人接盘。

  于是央行运用美元资产购买了美债,美债规模增加,并在2013年中期达到了顶峰。过后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开始下降,尤其是在2016年表现得更为明显:

  2016年是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后的次年,叠加上美国经济向好,美元表现得尤其强势,美元指数升值幅度达到3.73%,引发了国内一波购汇潮,部分人用手中的人民币兑换美元,央行被迫用持有的美元交换,导致央行外储中的美元减少。

  同时为了对冲美元缺少导致的流动性不足,央行会再次抛售美债,将美债变现为美元,即表现为美债规模的下降。

  然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17年初开始美元指数开始走弱,人民币得以休养生息,居民换汇热情大为降低,央行再也无需动用外储(外储5个月连升,6月外储是30567.9亿,创3年最长上升周期),同时也无需卖出美债维护人民币的稳定,所以美债不会减少!

  说的这里,有朋友要问了,人民币不贬值仅代表外储和美债规模不会下降,那你怎么解释外储和美债几连升呢?

  别急!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下面是今年进出口增减情况一览表: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今年的出口表现得非常亮丽。出口额减去进出额就是贸易顺差,顺差越大,企业在海外赚的美元就越多,央行再通过“印钞”从企业手中购得美元形成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增加了,央行又可以购买美债了!

  所以央行连续第4个月增持美债,持有的美债规模今年5月份达到了1.1022万亿美元。

  有意思的是,不只是中国,日本也在增持美国国债,下面红色方框处就是日本持有的美债规模,目前日本持有总量是1.1113万亿美元,高居第一位,比4月增加44亿美元,中国排名第二位。

  日本增持美债的套路也很简单,今年特朗普政府施政极为不顺。医改方案、移民等问题上遭到层层阻挠,外加朝鲜半岛风云突变,全球政经不确定因素增加,长期作为避险资产的日元受到资金的青睐,今年日元升值近4.23%,但是日元升值对于日本这个外贸型国家是不利的。如果日本升值,对应的就是美元贬值,这样一来,企业赚得的美元换成日元就少了,利润降低,企业无力再生产。

  为了对抗日元升值,日本政府不得不买入美元,卖出日元,导致外储增加,美债增加,这是日本爱玩的“套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国债 美元 外汇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