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关茶团队共有40多人,全都都是90后,平均年龄23岁。其中5个合伙人,包括小关在内的两个产品经理,都有国外食品专业背景,负责把握产品调性;媒体出身的魏琳则是市场运营总监,负责品牌、市场运营;另两位分别负责用户体验的改进升级和公司管理。
让消费者参与品牌
从ZARA中受到启发,另一诞生于互联网的新消费品牌乐纯,曾说要像快时尚一样生产酸奶。该品牌创始人刘丹尼理解的柔性供应链包含“一拉、转化、一推”三步:1、用最有效的方式实时收集用户变化的需求;2、快速转化成产品;3、直接推送并服务终端用户。而吃货驱动产品的模式,也让乐纯在一时间成为网红。
抹茶与酸奶的属性相似,都是高消费频次的快消品,符合健康理念和当下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但相比较酸奶的单品属性,抹茶是食材的一种,产品形态分布在各个品类之下。比如,关茶现已上架的抹茶生巧、抹茶牛轧糖、抹茶拿铁等。
关茶内部会搭建产品池,排列好优先级,通过两条路径研发产品。其一,产品部主导。在前期行业调研之后,确定某一款产品,团队自主研发,并推进配方和口味的测验和改良。最终和运营部商量确定方向,再双方配合推进生产、推向市场。
其二,运营部主导。从大数据和市场出发,比如借助天猫大数据,做行业的优质因子分析,看零食大品类下的天花板,确定是不是该研发这个类别,然后再协同产品组研发。
关茶产品的研发周期最短约3个月,一般会几款产品同时推进,至今年年底时,sku将达到20个。至于品类拓展逻辑,则以抹茶为中心覆盖不同的消费场景。
这一速度并不算快,但在魏琳看来,宁愿在最后一步时推翻重来,也不想要在推给用户时,呈现不好的抹茶口感和品牌体验。比如一款抹茶生巧,单纯的配方便进行了100多次的调整。
在供应链端,乐纯在融资后自建工厂,并聘请酸奶行业专业人员管理。关茶则选择合作的形式,团队自主研发,外包工厂生产。这就决定关茶需要对接不同品类的供应链。
起步阶段,关茶体量较小,在工厂面前没有话语权。即使如此,在选择工厂时,产品质量依旧是第一标准。“如果工厂愿意跟我们做,那就是一拍即合的事情;如果不愿意做,只要工厂足够好,那就求着他们做。”
在经历去年近半年的摸索后,除了抹茶酱,目前关茶其他的SKU都已采用工厂流水线生产。但最大的挑战还在于,如何与国内抹茶工厂磨合,并倒逼它们在反应速度、品控上作出变革。
关茶天猫旗舰店
选择年轻人爱逛的渠道
同乐纯一样,关茶也前后在三里屯开了两家不同模式的线下门店。这个地域标签明显的商圈,因入驻着包括酒店、奢侈品、潮牌和餐饮等不同领域的时尚零售品牌,而汇聚了大量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