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寻优质土地,收购、合作开发等模式均可。”近日,中南置地苏北区域公司发布的一则土地求购信息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中南置地苏北区域公司桂姓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次苏北区域公司主要在江苏徐州、盐城、淮安、泰州、扬州和连云港(601008)等地寻求住宅土地的收并购或者合作开发机会。“地块大小、是否取得土地证等并无特殊要求,只要有土地资源,怎么样合作都可以谈。”
除了中南置地之外,江苏另一家房企悦达地产也在某个二线城市着急买地或收并购项目。中国指数研究院上海分院副总经理张志杰评价说,当前土拍竞争激烈、地价高企,房企通过收并购或合作开发将有效降低拿地风险。
土地收并购不会成为常态
土地市场持续升温,从近期各地相继出台的土拍新政来看,房企在土拍市场拿地越来越难、代价越来越大。由此导致在二级市场上,房企进行土地、项目收并购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5月24日,恒大以54.25亿元收购深圳控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江苏省泰州市的项目;5月26日,万科以41.33亿元总代价收购瑞安重庆天地部分项目79.2%的权益;5月26日,碧桂园又以3.61亿元竞得深圳控股位于江苏省泰州市的一幅待开发土地。而素爱“买买买”的融创,5月至今已斥资123亿元先后收购天津星耀、重庆华城富丽等项目。
但在锐理机构青岛公司总经理马光明看来,土地、项目收并购并不会常态化,也不会成为趋势。马光明认为,因为各种原因,一些城市的中小企业手中有不少土地资源,随着这些土地资源的逐渐消化,今后公开竞拍和合作开发将会是房企拿地的主渠道。
克而瑞近日发布的“1-5月中国房企销售金额排行榜TOP100”也显示,碧桂园、万科、恒大前5个月权益销售金额分别为1816亿元、1625.6亿元、1731.6亿元,但合约销售却分别为2521.6亿元、2271.7亿元、1820.8亿元。可见合约销售中合作开发贡献不低。TOP100房企中,“单打独斗”的企业仅有14家,合作开发的企业高达86家。
马光明说,“合作开发,一个有土地,一个有钱、有较强的品牌和开发运营经营,两者合作可以提高项目收益、实现共赢。”
二线房企加速规模争夺战
房企纷纷转向项目、土地收并购,以及合作开发,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房企对规模的焦虑。
2015年,千亿房企有7家,市占率为14.4%;2016年,千亿房企扩容到12家,市占率达到20.5%,而TOP3万科、碧桂园、恒大市占率达到9%、TOP10房企市占率达到22.2%、TOP50市占率达到41.9%,房地产市场在向大型房企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大浪淘沙,如果说有什么可以决定哪家企业能走到最后的话,那必定是规模。
中房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认为,未来市场将出现3家万亿规模、20家千亿规模的房企,且前30家房企的市占率将达到50%。
按照这种逻辑,房企要么主动转型淡出,要么被动被消灭。在这场决定生死存亡的规模争夺战中,大多数房企并没有太多的选项。
于是,房企在土拍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5月22日,425家房企“血拼”嘉兴土拍;5月23日,一百余家房企齐聚武汉争夺8宗地。这其中,第二梯队房企拿地尤为凶猛。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1-5月全国房企拿地排行榜”显示,新城控股(601155)拿地花费225亿元位居第11位、中南置地为172亿元位居第14位、旭辉集团为152亿位居第16位。
“没有规模,房企也许可以通过深耕产业地产、特色小镇等新兴、细分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以不被市场淘汰。”张志杰告诉记者,“但也只有做大规模,企业话语权、品牌影响力、人力资源才会越来越强,融资成本才会越来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