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火速介入
从多家公司的补充公告来看,增加披露的内容包括补偿金额的具体算法、补偿资金来源、员工数量及平均年薪、股份质押情况等具体信息。
某公司高管昨日向上证报记者证实,补充公告源于监管的要求。6月6日晚间,沪市公司东方金钰率先对兜底增持倡议公告进行了补充说明,公告中明确是“根据上交所监管要求”。
昨日晚间,记者获悉,深交所有关部门下发《关于加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向公司员工发出增持倡议书的信息披露的通知》,要求公司作以下几方面的披露:增持主体、增持期限、兜底条款等具体内容;截至公告日上市公司的在职员工数量、结构和平均薪酬;员工购买公司股票的资金来源以及取得相关股份的表决权归属;此外,公司应当在公告中充分提示倡议人履约风险、大股东质押风险、股价波动风险等。
回溯资料,自6月2日奋达科技点燃“第一把火”之后,增持倡议书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据统计,截至6月7日晚,A股共有21家上市公司发出增持倡议公告,除了方直科技“只倡议、不保底”外,其余公司均有实际控制人或董事长出面兜底。
事实上,兜底增持的做法发端于2015年下半年的“非理性下跌”后。当年7月至年底,累计有11家公司发布了类似增持倡议书,鼓励员工买入自家公司股票,但最终的补偿结果却无一披露。
从本轮奋达科技等倡议书公告看,表述内容与此前一样较为粗略,仅披露了适格对象、有效购买期、连续持股时间等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发出此类倡议的公司,多数存在大股东高比例质押的现象,不少公司处在限售股解禁、再融资实施等敏感期,具有较强的提振股价的动力。因此,外界对于此类兜底增持的动机等问题提出质疑。
信息披露“亮底”
随着监管介入,兜底增持的公告内容已升级到“2.0版”,更具可操作性及透明度。
例如,星辉娱乐在补充公告中明确了“因增持而产生亏损的定义”,即境内员工在6月6日至6月9日期间净买入的公司股票,其在12个月后仍持有的,如股票价格低于增持期间股票买入均价,则董事长陈雁升对亏损部分予以全额补偿。
此类倡议书中,员工可购买量及公司老板的兜底额度,颇受外界关注。星辉娱乐明确,陈雁升承诺补偿的限额为员工购买总价不超过其月工资(截至2017年4月)24倍的部分所产生的亏损,据此计算,员工的购买总价不超过4.97亿元,因此预计补偿上限为4.97亿元。另外,公司将本次倡议承诺纳入公司承诺事项管理,并披露了陈雁升的补偿资金来源及相关保证措施。
兜底额度方面,国恩股份、吉艾科技等公司并未“封顶”,补偿模式各有差别。如吉艾科技明确,补偿计算时点具体为购入日期2017年6月6日至6月15日;出售日期为2018年6月14日至2019年6月14日;补偿金额为购买总额减去出售总额。若在规定出售日期内出售完毕,则按照购买及出售总额计算,按差额补偿;若在规定出售日期内未出售完毕,则只针对已出售部分进行补偿。宝莱特的补偿模式与之类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吉艾科技等四家深市公司均表示,将该承诺事项纳入公司承诺事项管理。吉艾科技还表示,将在限定购入日期结束后两个交易日内,披露员工本次增持情况。
此外,上述公司均补充披露了员工数量及薪酬等信息,并进行了风险提示。东方金钰则主要补充披露了减持计划、质押风险、履约能力等信息。
“总体而言,打完补丁后,兜底承诺的可信度及可操作性增强了,相关公司的基本面及风险状况也更加透明。”市场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