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银行停贷”这一说法是对住房信贷市场的严重误解。第一,从媒体公布的“停贷”名单看,所谓的20家银行仅是部分银行在少数地区的分支机构。第二,所谓的20家银行,基本上是中小银行和外资银行。住房贷款业务本来就不是这些银行的重点业务,它们对市场影响极小。第三,即使上述部分银行“暂停受理”住房贷款,也并非完全停止房贷业务。
专家和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随着6月这一敏感时间节点的过去,以及货币政策操作更加灵活,未来银行体系流动性趋紧的状态将趋于缓和,银行也有能力增加对房贷支持。
住房按揭较快增长
央行数据显示,5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主要是住房贷款)增加4326亿元,占人民币贷款新增38.73%,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多家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住房信贷政策保持基本平稳。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受银行体系资金面偏紧、资金来源减少等影响,今年以来银行信贷投放更加谨慎和理性。此外,6月是流动性敏感时期。从历史来看,受财政缴税、上市公司分红派息等因素影响,这一时期易出现流动性紧张事件。为应对可能的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均加大了现金储备,谨慎释放跨半年末时点资金,部分银行可能暂缓发放个人按揭贷款。因此,市场才出现了银行大面积停贷的传闻。
宗良说,从未来趋势看,大面积停贷现象可能性较小。一方面,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一直是商业银行的优质贷款,商业银行一直在争抢而不是减少这一领域的信贷投放,加强对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也一直是各家商业银行的重要战略。另一方面,随着6月这一敏感时间节点的过去,以及货币政策操作更加灵活,未来银行体系流动性趋紧的状态将趋于缓和,银行也有能力增加对房贷支持。
房贷不可能叫停
华夏银行战略发展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直言,首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决定了房贷业务不可能叫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房地产调控既要抑制房地产泡沫,又要防止房地产市场出现大起大落。作为房地产调控的重要手段,信贷政策不可能对于房地产领域简单“一刀切”,商业银行停止房贷业务,不符合“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的要求。相反,对于老百姓合理购房需求特别是首套购房需求,商业银行始终作为信贷的重点投放领域予以保障,这是商业银行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其次,市场规律决定了房贷业务不可能叫停。房地产贷款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收益稳定、风险小,是商业银行最优质的业务。从各上市银行2016年年报来看,房贷不良率基本上都低于0.5%,与全银行业1.74%的不良贷款率相比,房贷无疑是一块“香馍馍”。从现金流角度来看,商业银行发放一笔个人住房贷款,可以带来源源不断、持续20年以上的稳定现金流。加之房贷业务有利于巩固银行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发展储蓄、信用卡、理财、结算等其他个人业务。任何一家理性的商业银行都不可能放弃这一市场。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今年来五大行住房信贷政策保持基本平稳,对此不必过于担心。5家大型商业银行才是我国住房信贷市场的主力军。截至2016年底,我国银行业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19.14万亿元。其中五大行个人住房贷款合计12.83万亿元,占比达67.05%。只要五大行住房信贷政策没有大的调整,我国住房信贷市场就不会有大的波动。
优先满足刚需和改需
从年初的“抢房”到目前的观望情绪浓厚,3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楼市尤其是一线楼市急转直下。据北京市住建委官网公布“2017年5月存量房网上签约”数据显示,5月北京二手房网签11824套,网签建筑面积1092001.66平方米;二手住宅网签10801套,网签建筑面积1016169.37平方米。从成交量上看,5月北京二手房市场依旧处于降温态势。安居客数据显示,北京房价下滑尤为明显,目前二手房均价为51785元/平方米,环比上月下跌2.38%,同比去年同期上涨15.45%。记者注意到,自2017年3月以来,北京二手房均价持续下跌。
业内人士表示,5月市场呈现小幅降温,进一步凸显了当前政策管控的有效性。市场交易的下滑,充分说明了投资投机需求得到了很好抑制。谈及未来的个人房贷趋势,董希淼认为,今年以来我国住房信贷市场出现一些变化:房贷利率有所上升,不少地区的首套房贷利率调整到基准利率的95折甚至更高;部分银行贷款额度趋紧,发放速度相对放慢。这主要是因为,在抑泡沫、去杠杆和防风险的政策基调下,市场流动性相对偏紧,银行资金成本有所上升。下一步,商业银行应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优先满足自住型和改善型购房需求,抑制投资性、投机性购房需求。
在宗良看来,对购房者来说,当前房贷额度趋紧、房贷利率上行的情况不必过于紧张。从某种意义看,资金状况偏紧给房地产市场以调整的契机,有利于房地产价格回归理性增长轨道,对于刚性投资者反而提供了较好的入市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