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这20年来基本上没怎么变,变化的是你能看到香港更繁荣了。”88岁的知名港商、嘉华集团主席吕志和一字一顿地说,“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政策都配合到香港发展,使香港壮大了很多,香港也帮助将内地推向全世界,大家相辅相成,互相得益。”
香港回归前夕,不少在港企业迁册或撤资,而自上世纪60年代起便在香港经营石矿生意的吕志和对此不以为然。
“我认为回归对香港是个机会,有内地在背后支持,香港是有前途的,所以当时我集中力量在香港投资。”吕志和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戴着标志性的短檐鸭舌帽,衣着考究,神采奕奕。
被誉为香港“石矿大王”的吕志和于1955年创立嘉华集团,多年来积极参与本地填海、筑路、隧道工程及机场建设等,见证着东方之珠的奇迹。据悉,集团目前供应全港30%的石料,即香港每10座楼中,有3座的建材来自嘉华。
香港回归以来,嘉华集团更迎来高速发展期,业务遍及建材、地产、酒店及娱乐休闲等领域,总资产达数百亿美元。
回顾这20年来的发展,吕志和认为,香港在金融、商贸、旅游及交通等方面有很大进展,加上完善的法律制度,使得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如果不是背靠祖国,香港也不会如此强大,香港人是得益的,应该多谢内地。”他笑着说。
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体,香港回归后历经亚洲金融风暴、“非典”疫情及全球金融危机,最终均安然度过。对此,吕志和认为,“一方面香港人韧劲十足,但最主要是中央政府一直是香港强大的后盾,支持香港渡过难关”。
他表示,香港能够维持繁荣稳定应归功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我认为‘一国两制’是最聪明的做法,能够平衡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与经济体系,大家互相磨合、融合,这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成绩也是有目共睹。”
在吕志和看来,香港回归以来,中央政府的很多政策都配合到香港的发展,香港也能够善用这些机会将内地推向国际舞台,充分发挥了国家开放大格局中的门户作用。
嘉华集团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便进入内地市场,成为内地首批港企之一,逐渐发展为华北、华东及华南等地区的大型建材供应商。香港回归后,随着两地合作交流日益密切,不少港商紧抓机遇,与国家同步转型升级,嘉华集团也不例外。
据介绍,集团近年来主攻环保建材,并与北京首钢、云南昆钢及安徽马钢等多家内地知名钢铁企业组成战略合作伙伴,以崭新技术提炼出环保产品,供应多个大型基建项目。“生意都维持得很好,有时还供不应求。”吕志和说。
此外,嘉华集团在内地的地产项目也蒸蒸日上,上海、南京、广州及深圳等地均有旗舰物业。目前虽坐拥百亿美元身家,吕志和仍保持着谦逊低调的作风。“香港人做生意保守一些,嘉华这十几年在内地发展得比较平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是赚到一些钱的。”
而面对“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拥有逾50年经营石矿场经验的嘉华集团也跃跃欲试。“‘一带一路’和大湾区建设需要很多基建项目,均涉及石矿场的开采,希望嘉华多些机会参与,争取能超过我们在香港的业务规模。”
吕志和认为,大湾区的理念“很吸引人”。他说,现在政府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大湾区内的城市与地区相连,区内工业、旅游、经贸都会随之壮大,而香港将成为重要枢纽。
“大湾区对香港的未来不得了,嘉华很有信心参与其中,目前正在商议合作项目。”谈及至此,吕志和目光炯炯,“现在港商赴内地的投资规模较20年前大了很多,希望内地政府能够为港商提供更多机遇。”
这位香港商界翘楚对内地近年惊人的发展速度这样赞叹:“高铁、高速公路,特别是长三角与珠三角一带的公路网,真是很犀利(厉害),也将带动沿线的工业、物流更加发达。”
“内地在科研方面也追得很猛,比如5G技术已领先全球。”他续指,“最让我高兴的是,内地的科研不仅限于高科技领域,还应用在日用品方面,如冰箱、电视、洗衣机等,给百姓带来很大便利,全球范围内也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
吕志和对中国的前景表示看好。“内地未来5至10年都将继续向前发展,而香港目前也在奋起直追。”
除了多年叱咤商场以外,吕志和还热衷于社会公益。2015年,他出资20亿港元设立旨在促进世界文明的“吕志和奖”,首届颁奖礼已于2016年10月举行,每位获奖者的奖金为2000万港元。
在众多慈善项目中,吕志和尤为看重教育,获其慷慨捐资的香港、澳门及内地的教育机构与学校已逾百间。他认为,青年人未来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小觑,为了让香港年轻一代更好地参与国家建设,基础教育十分必要。
“特区政府或民间组织从幼儿园、小学就要开始,让青年人学习中国的传统德育,包括克己、遵守社会秩序等,也可以多组织活动,帮助他们更全面地认识国家的发展,为日后贡献香港、贡献国家打下良好基础。”吕志和殷切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