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港口为龙头和切入点,以临港的产业园区为核心和主要载体,系统解决制约产业转移的硬环境短板和软环境短板,打造国际产能合作的平台。这一同步开发“前港-中区-后城”的模式被定义为“蛇口模式4.0”。如今,这一模式正在“一带一路”上复制。
6月15日,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林在接受交通运输部组织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记者团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目前的状况和当年的蛇口类似,结合蛇口的经验,招商局因地制宜,在海外直接复制升级版的“蛇口模式4.0”,同步开发“前港”“中区”和“后城”。
历经30多年打造“蛇口模式4.0”
张林介绍,1979年初,招商局第一批创业者来到蛇口,开始了大胆的探索,“当年的蛇口还是一个小小的渔村,和我们今天看到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样,缺水缺电,没有一条像样的路。”
蛇口的建设首先是从港口开始的。为了吸引外来投资,首先要满足原材料和产品进出的需要,港口是关键。为此招商局在蛇口第一项投资就是建设港口。这被称之为“蛇口模式1.0”。
有了港口,再加上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招商引资的条件就具备了,港口后面的产业园区逐步形成。这个阶段招商局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租地收入、供水供电等工业配套服务收入和税收。这被称之为“蛇口模式2.0”。
随着工业区的发展,配套的金融、保险、住宅、商业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在此基础上,招商局投资兴办了招商银行、平安保险、招商地产等企业,从为蛇口工业区服务开始,逐步成长为国内行业领先企业,也为招商局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产业的聚集,蛇口工业区的制造业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蛇口成为广东省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三次产业和城市形态的升级,今日蛇口以完善的城市功能、宜居的自然人文环境和连通国际的创富平台,发展成为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的现代化、国际化的滨海新城。招商局在蛇口的主要收入来源也变成社区运营、园区运营和邮轮运营。这被称之为“蛇口模式3.0”。
张林介绍,“蛇口模式4.0”硬环境建设包括建设一流的港口设施,打通港口与腹地之间的集疏运通道,开发产业园区、物流园区、自由贸易区等,建设产业发展所需的商业配套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软环境建设则包括通关、结算、支付、物流、培训等服务。
截至2016年底,招商局港口已在4个大洲1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运营了28个港口。随着海外战略的推进,逐步扩展到了东南亚、非洲、欧洲、北美等地。
“蛇口模式4.0”吉布提样本
张林以吉布提为例,向记者们介绍了“蛇口模式4.0”在当地的复制情况。
吉布提港位于策略要地红海口,战略地理位置突出,腹地经济优势明显。张林说,招商局入股吉布提港4年来,吉布提港经营管理得到全面提升,利润总额增长200%。2016年,吉布提港货物吞吐量和老港经常性利润分别相当于招商局入股前的160%和284%。
“前港”建设上,在全面提升吉布提港管理水平的同时,招商局提出在远离城市的位置为其建设一个新的现代化深水港,将老港区港口业务整体搬迁。这不仅彻底解决了吉布提港城冲突,而且适应了船舶大型化趋势,为吉布提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吉布提新港投资5.8亿美元,处理能力提高近1倍。目前新港建设已基本完成,预计当年投产即可达到处理能力,将获得良好回报。
在吉布提的“中区”,招商局提出建设一个自贸区。2016年11月,招商局与吉布提政府签署吉布提自贸区投资协议。自贸区规划面积约48.2平方公里,一期工程6平方公里,投资约4亿美元。
吉布提政府将港口周边最宝贵的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与招商局合作开发,项目包括商贸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软环境建设方面,通过引进金融服务、大数据服务、贸易便利化服务等,解决入园中小企业的后顾之忧。通过建立培训中心,提升吉布提本地蓝领、白领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吉布提长远发展的潜力。
“自贸区建设具有敏感性,对于吉方提出的在合资公司中占控股地位的意见招商局表示理解。同时为了保证招商局运营主导权,我们提出了分设资产公司和运营公司的建议。”张林介绍,前者吉方控股,后者招商局控股,既保证了吉方最大限度享受资产升值收益,又满足了招商局主导运营管理的要求。
目前,吉布提自贸区已开工建设,融资、招商引资、运营准备等都在有序推进,今年底前将具备运营条件。整个自贸区建成后,可产生GDP超过40亿美元,相当于目前吉布提GDP的两倍多,可创造就业逾10万人,超过吉布提可就业人口的六分之一。吉布提自贸区有望成为中非合作早期收获的示范性项目。
张林介绍,在“后城”建设上,招商局提出打造新的城市中心。新港区2017年初投产后,原有老码头的业务将逐步搬迁到新码头。老码头地块将用于城市开发,开发商业、办公、酒店及旅游设施等,打造吉布提新的商业中心。
“招商局的这一方案,帮助吉布提政府以最小的代价,最佳的路径实现老港区的转型升级,得到吉布提政府的高度赞赏。”张林说,通过港口和园区的发展,招商局将把吉布提打造成为区域航运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和区域商贸中心,吉布提将发展成为东非最现代化的国际都市。
“在港口合作中,我们没有和吉布提争夺既有的利益,而是积极帮助做大蛋糕,提升吉布提港的整体效益,作为大股东,吉布提政府成为过去几年吉布提港业绩快速增长的最大受益者。”张林说,在招商局投资回报快速增长的同时,当地工人收入也在稳步提高,过去4年工资总额每年增长约8%。
三大原则选择海外港口
张林说,吉布提是“蛇口模式4.0”第一个落地的国家。目前,招商局正探索推进多哥、坦桑尼亚、斯里兰卡等多个项目,争取“前港-中区-后城”模式在“一带一路”上得以推广。
此外,招商局还在与多哥探索更加综合的整体合作模式,即由招商局与多哥政府合作设立公司,对多哥整体国家发展进行相关产业的规划,进行项目的整体策划、搭建平台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通过这种模式把企业的利益与多哥整体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地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这种模式还比较新,我们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张林说。
在复制“蛇口模式4.0”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点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海外港口。
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招商局港口”)副总经理李玉彬告诉记者,“选择海外港口有三个标准,全球贸易趋势、客户需求和国家战略。”李玉彬介绍, 按照“巩固亚洲、完善非洲、拓展欧洲、突破美洲”的海外战略,招商局港口正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地区寻求商机,在“互惠互通”、“共创双赢”的大前提下,推动海外港口的发展。
招商局港口于中国沿海主要枢纽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港口网络群,并成功布局南亚、非洲、欧洲及地中海等地区。截至2016年底,已在1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8个港口及67个码头;公司所属企业共有集装箱泊位188个,岸线长度超过58000米;散杂泊位210个,岸线长度超过46000米。
“招商局港口的战略愿景是成为世界一流的港口综合服务商。”李玉彬说,港口是“一带一路”的“穴位”,拿捏、呵护并管理好海丝沿线港口,可以提高通关便利化,释放经济贸易往来,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而借助港口对腹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可将自身的港口业务与海丝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形成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李玉彬介绍,从2008年开始,招商局港口就开始实施海外战略。2010年,收购尼日利亚TICT集装箱码头47.5%股权,正式进入海外港口市场。2011年,成功持有斯里兰卡CICT55%股权,这是招商局港口第一个海外控股的码头。
斯里兰卡CICT项目是招商港口在海外首个主导投资建设运营的集装箱码头,总投资5.6亿美金,前沿水深-18米,可停靠迄今世界上最大的18000TEU集装箱船。
2016年,CICT在投入运营的第三个完整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TEU,同比增长29.1%。CICT具备南亚主枢纽港的显著特征,招商局港口正计划将CICT打造成为海外母港,辐射到周边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其他国家,提升海外项目的国际化水平和港口综合开发模式。
15日,招商局港口给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海外码头项目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占总量的比重达到17.7%,成为业务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今年1-5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132万TEU,同比增长9.4%。完成散杂货2.1亿吨,同比增长15.4%。两个海外绿地项目斯里兰卡CICT和多哥洛美LCT表现良好,分别增长了20.8%以及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