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股市场陷入持续调整,相当一部分公司股价泥沙俱下的时候,上市公司兜底增持喊话又一次此起彼落。然而,这一次市场对其反应却越发冷淡,甚至被很多投资者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谈。
在A股20余年的发展历史上,上市公司护盘的手段可谓丰富,结合当下市场,每经投资宝通过统计大股东增持、员工持股、兜底增持以及大股东高比例定增这四大招数背后的数据,为投资者揭开这背后究竟是空口白牙的“套路”,还是真金白银的赚钱“门道”。
兜底增持
24家公司“玩转”兜底增持 喊话或是“老司机”作秀
曾几何时,在市场持续低迷情况下,兜底增持还因稀缺性备受关注。不过,当“套路”使用多了就不灵了,市场迅速从过热反应平淡下来。兜底增持的话音刚落,对实际控制人如意算盘的各种猜想和质疑就纷至沓来。每经投资宝追踪了2015年中期和2016年初的兜底增持数据与公司股价表现,发现“玩转”兜底增持的公司多为“老司机”。
对“喊话”增持员工响应平淡
近期,短短半个月时间,24家上市公司密集上演了一出兜底增持的好戏,引来围观的同时,也让不少投资者内心躁动,这真的是护盘股价的利器吗?
每经投资宝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统计,截至2017年6月14日,有2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兜底增持的倡议书,然而经过数日等待,兜底增持者却寥寥无几,多数公司员工增持金额不足5000万元,甚至有家公司仅一两位员工响应号召,略显尴尬。
从已披露的员工兜底增持情况看,奋达科技“喊话”的效果最为明显,一共有211名员工参与增持,参与员工数量占公司员工总数的4%,他们的增持均价在13.05元/股,增持总金额达到2086.42万元。
东方金钰也得到32名员工增持,员工增持占比为7.53%,是目前已披露员工增持情况里,员工参与比例最高的上市公司,他们的增持均价为11.04元/股,较目前东方金钰股价略有浮亏。
从股价走势看,自上市公司发布员工增持倡议书起,此次24家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尚可。其中,安居宝涨幅超过10%。但若抛开公告当日出现的“一字”涨停板不算,已有超过半数的公司股价跌破公告日,如*ST德力、吉艾科技等,跟风炒作的投资者,只能忍受暂时被套的苦涩了。
上海证大投资基金经理刘兵对每经投资宝表示,兜底式增持这种现象一般是在市场弱势情况下,实控人或者是董事长发布兜底式员工持股倡议,多是为了维护自身股价的稳定。兜底式增持的个股,基本存在股权质押的现象,这种形式对股价具有一定的拉升作用,有助于改善质押压力。但是这种形式在股价持续性上存在质疑,要从根本上抬高股价还需要从自身反省,优化公司业务,提高盈利能力等,打铁还需自身硬。
兜底增持多是“老司机”
兜底增持这一行为早于2015年7月出现,当时在A股市场持续大幅回落的背景下,一些上市公司采取了这种新颖的护盘手段。据每经投资宝统计,2015年7月至9月,一共有1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兜底增持公告,其中,奋达科技和凯美特气两家公司在今年是第二次使用兜底式增持手段,可谓是“老司机”。
资料显示,奋达科技董事长肖奋在2015年的8月27日对员工承诺,凡2015年8月27日至31日期间净买入公司股票,且连续持有12个月以上并在职的,亏损由他兜底。每经投资宝注意到,肖奋喊话后的一年时间里,奋达科技股价基本都在12元以上,高于喊话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11.66元,最终没有逼得他出手“兜底”。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那么好运,如暴风集团,在喊话增持后,股价反弹幅度曾一度超过30%,但在一年期限后,该股股价依旧下跌,表现不佳。如今,暴风集团股价只有当时倡议员工增持时股价的三成多。
在2016年初,也有东方海洋、旷达科技以及双塔食品实施过员工兜底增持倡议,其中,除东方海洋目前走势不俗,股价在当时倡议增持日之上外,其余两家公司股价均在当时增持倡议时股价的附近。
每经投资宝注意到,今年除了东方金钰外,所有发起员工兜底增持倡议的公司都来自中小创,其中多数来自创业板公司,不少都是“老司机”,如暴风集团、智慧松德、乐金健康等,但从其股价走势来看,兜底增持这一举措对投资者并没有参考价值,反而成为“买套”的陷阱。上海证券分析师屠骏表示,内部员工买入“兜底”其实是一种变相的产业资本增持行为,且似乎对于股价的心理支撑更大。
屠骏还指出,股东增持或减持的信号固然值得关注,但不能忽视股东增持背后动机的复杂性,故只能参考而不应成为投资人决策的核心依据,应整体重视,区别对待。
参与定增
上市公司定增含玄机 大股东高度参与有价值
定向增发一直都是上市公司发展的主要融资手段,每经投资宝对有大股东参与的定增方案进行详细统计研究发现,有大股东高比例参与定增的个股,往往会比只有机构和大股东低比例参与定增的个股更具投资价值、更具有投资安全边际。
大股东高度参与安全性高
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6月14日,A股近一年以来已经发生了645起定向增发,涉及公司超过600家,其中,有大股东认购的定向增发方案有178起,占比为27.6%。每经投资宝统计数据发现,在178起有大股东参与的定向增发方案里,有69起大股东参与定增比例超过50%,截至6月14日,这69起定增方案中,有53起股价高于定增价,账面有浮盈,占比达76.81%。相比之下,在剩余的576起定向增发方案中,只有308起定增方案的股价能高于定增价格,占比只有53.47%。
众所周知,定向增发发行价都会较公司当前股价有所折价,那么,若股价高于定增价格20%以上,有大股东参与的定增方案,是否安全性更高呢?数据统计显示,在69起大股东参与定增比例超过50%的方案里,有31起股价高于定增价20%,占比为44.92%,其中,账面浮盈最高的为赛摩电气、安通控股、瀚叶股份、蓝焰控股、天际股份以及中昌数据,浮盈均超过了100%。相比之下,另外576起定向增发方案中,股价能高于定增价格20%的数量只有167起,占比为28.99%,显著低于有大股东高比例参与定增的方案。
大股东捆绑利益更可靠
缘何有大股东高度参与定增的公司,股价走势更为稳定呢?大股东以较低价认购自家的定增股份,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大股东的股权集中度,相比直接在二级市场增持更有利可图;另一方面,大股东将自身利益与上市公司捆绑,是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公司股价上涨或盈利水平提高直接与大股东利益挂钩。
有市场人士指出,将大股东参与定增的行为作为投资指南是合理的,但并不是说大股东参与的定增更有利,这更多是定增本身的正效应在起作用。上市公司实施定增目的一般是提高资产质量,突出主营业务,增厚公司业绩等。大股东相对机构投资者来说,视未来发展高于眼前利益,更愿意助上市公司更上一层楼,治理动机较强。
另一方面,大股东对公司具有相对较高的控股权,其参与定增一般体现了对上市公司目前经营的认可。同时,由于认购存在锁定期,大股东参与定增后,会进一步为上市公司提升经营及投资收益作出贡献,以谋求公司长足发展。
员工持股
“安全垫”仍有风险 近六成员工持股计划显亏损
长期以来,员工持股计划被视为上市公司发展最具正面的增持措施,将员工和公司的利益捆绑,实现双赢。那么到底员工持股计划是不是最为稳定的护盘“招数”呢?每经投资宝的统计或许能给投资者对员工持股的更加理性的认知。
员工持股整体逾半现亏损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10日,A股共有363份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完成。从盈亏情况看,亏多赚少。其中,208份员工持股计划浮亏(亏损),占比57.3%;共155份员工持股计划浮盈(盈利),占比42.7%。
从今年情况来看,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13日,两市一共有53家上市公司完成了员工持股计划,其中,有34家公司计划实施后股价不及员工持股成交均价,如隆鑫通用,公司6月6日在上交所e互动表示,员工持股计划目前折价率为7.59%,出现小幅浮亏状况。另外,包括电魂网络、杭电股份、智慧松德等9家公司,目前股价较其员工持股平均价格折价超过15%,表现不佳。
“安全垫”并非一定安全
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每经投资宝,“员工持股计划本是上市公司意在通过股权这一‘金手铐’绑定员工利益的手段,但伴随市场震荡,员工持股计划同样逃脱不了亏损的命运。”宋清辉还认为,一直以来,许多投资者都有“安全垫情结”,热衷于买有员工持股计划的个股,因为这类股票被认为是安全的,并且是上市公司有意抬升股价的投资标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会对员工持股计划进行“兜底”,不让自己的员工“亏本”出局,但他们绝不会帮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买单。因此,投资者不要迷信所谓的“安全垫”,并非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都值得投资者买入,所谓的“安全垫”同样蕴含风险。
而一深圳不愿具名的私募经理分析称,“员工持股计划是比较奏效的稳定股价方式,虽然不少员工持股计划也会因为市场原因面临浮亏甚至是亏损,但也好过其他的稳定方式。从参与角度来看,员工参与度较高、以及上市国企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我认为可以多加关注。特别是国企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在国企改革和‘混改’的大背景下,相对更具备关注价值。”
股东增持
大股东增持“意大于形”保驾护航信号已渐弱
控股股东增持,往往给投资者传递最为直接的信号,就是为公司股价“保驾护航”。但这一动作,在近两年来已变得不再纯粹。大股东增持背后的动机不再单一,有的为作秀,有的则为控制权。每经投资宝通过对近一年的大股东增持统计发现,这一动作对于股价稳定的意义早已渐渐减弱。
增持目的多样化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近一年来,有超过100家上市公司共发出114份控股股东增持公告。其中,2017年就有79份关于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的公告,不过,相比“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这一惯用的说法,现在大股东增持的想法,已经变得多种多样。
以金融街为例,公司于2017年2月6日晚收到北京金融街集团增持公司股份达到1%暨未来增持计划的通知,增持后,金融街集团合计持有公司总股份的29.96%,金融街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33.19%。翻开金融街的前10大股东名单不难发现,金融街控股股东此时的增持,仅仅是为了巩固大股东地位。
每经投资宝注意到,还有不少浮于表面的大股东象征性增持,如日前厦门钨业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华侨实业增持公司11.02万股,占厦门钨业总股本比例仅为0.01%。而金龙汽车、德展健康、渤海金控等13家公司,公司控股股东增持上限均不超过总股本的1%,增持比例都不算高。
股价“保护”作用降低
那么,近一年来有控股股东增持计划的个股表现如何呢?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近一年以来,只有38家公司在发布控股股东增持方案后的一个月里股价实现上涨,占比不足40%,而如国发股份、福达股份等60余只个股在发布控股股东增持公告后,股价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股价保护作用不再像以往那么明显。
一位深圳不愿具名的私募经理向每经投资宝指出,“大股东增持行为一般被市场理解为正面信号,所以,大股东出现增持行为时通常被市场解读为该公司的股价已进入价值区间,在二级市场上具备投资价值。不过,目前的市场环境还需要区别大股东增持的背景是否夹杂了股权质押等复杂关系,比如股权质押面临平仓,采取增持来稳定股价,其增持的意味没有那么纯粹,对于公司来说,未必是件好事。”
也有市场人士指出,大股东增持自家股票,其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在弱势行情中用增持行动来表达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看好,显示信心,并做表率。以此来提振投资者的信心,期望大家持股来维护股价。当然也不能排除有投机人士拉抬股价以便再做减持。二则是认为公司股价低于其实际价值,抄底自家低位筹码,纯粹作为一种投资行为。
专家看法
投资要防“套路”深 两点甄别“假把式”
对于兜底增持、员工持股、大股东增持以及实控人参与定增等四大护盘招数,通过客观数据可以基本分辨哪些是“套路”。每经投资宝采访了专家学者以及私募经理,他们认为重视真金付出和提防兜底增持这两大核心点可供投资者参考。
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每经投资宝,“大股东增持、员工持股计划、兜底式增持等等,没有优劣之分,作为稳定股价的措施本身都具有实质意义,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首先如大股东增持,信号固然重要,但其背后的动机却不容忽视,是出于对上市公司未来充满信心,还是通过增持的形式撬动公司的股价?观察市场上面的增持行为,多以后者为主。其次如员工持股计划,本来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一方面可以减少股价的市场波动,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为员工带来投资收益,但目前似乎已沦为大股东的变相减持手段。有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减持之后,不但没有让员工的持股‘增值’,而且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却在承担激励股权的亏损,减持方却成为惟一赢家。”
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经理也指出,“一般来说,市场都是会逐步理性看待维稳增持的,重点还是在于,上市公司大股东是不是拿出真金白银增持。”
而南京胡杨投资总经理张凯华则认为,“决定一家公司股价最根本的还是从价值、成长性、市场估值体系来看,但兜底概念股更多的还是短期刺激股价。作为一个企业家,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把企业经营好,如果经营不好,即使兜底了也不能改变股票的下跌趋势。”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表示,“从市场角度来讲,稳定股价最终还是取决于市场,而不是公司的某项举措。因此,在市场的市值管理上,根本上还是要体现在公司的盈利能力提升、公司的社会形象等,而短期市值管理方式其实没有多大意义。”
宋清辉也向每经投资宝补充道,“从公司发展和治理的角度来看,在面对股价持续下跌时,大股东增持、员工持股计划增持等,都是好的稳定股价措施。但却在上市公司大股东手中玩坏了。例如兜底增持甚至保收益增持,都不是正常的现象,是A股乱象的一大缩影。针对兜底式增持等情形,亟需监管层督促上市公司进行详尽的信息披露,以及补偿的具体实施细则等。通过消除信息不对称,堵上兜底增持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