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7)》。
监管蓝皮书指出,打破以表外业务为代表的资产管理行业存在的“五龙治水”和“各管一段”的监管困境,构建具有宏观审慎管理视角的监管框架体系,对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蓝皮书表示,参考国际组织及欧美国家和地区对跨机构产品监管的经验,为提高中国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效率,降低可能诱发的系统性风险,必须贯彻宏观审慎的监管理念。
第一,尽快完善和统一资管业务监管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安排。首先,在立法层面上,应完善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明确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避免刚性兑付对资产管理行业的风险叠加;其次,在执法层面上,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应予严惩。
第二,强化市场数据监控与信息披露机制。首先,要建立统一、及时和完整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共享的系统与平台;其次,应统一各个不同的监管机构、交易所、行业协会等部门的监管标准和数据统计口径,明确数据上报制度要求和流程,形成定期汇总、分析和发布的信息披露制度;最后,加强对非标准化场外交易的信息披露和监管制度要求,降低交易成本,实现阳光化管理。
第三,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体系。必须打通监管机构和监管政策之间的壁垒,除加强政策配合、信息共享等具体措施之外,更应该考虑形成一个由央行履行政策制定、信息归集和风险预警等宏观审慎职责,由各监管机构负责业务链条中的微观行为监管的“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资产管理行业监管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