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中国城市的划分标准是这样的:
(1)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
(2)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至1000万;
(3)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500万,
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4)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至100万;
(5)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现在哪些城市是超大和特大城市?
根据各城市统计年鉴,其中截至目前,我国中心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大关的只有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天津、重庆、武汉、成都、南京、郑州、杭州和沈阳为特大城市。
这里要注意,城市划分的依据是城区常住人口,而不是一个城市的全部人口,所以像武汉等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但就城区人口来说和超大城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算做特大城市。换言之,除了上面的十二个城市以外,其他城市都有可能今早放开户籍审批,实行类似日本的登记户口制度,户口随人走。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城市流动人口比例每提高1个百分点,未来5~10年城市实际GDP和人均GDP将提高1~2.3个百分点。人口流动与城市资本积累存在着高度关联性。户籍制度的放开无疑会改变流动人口的走向,从而进一步改写城市的命运。在特大城市放开之前,相对而言,户口制度放开的比较优势最能够体现在几类城市。
第一类是举全省之力打造的首位度城市,比如济南、合肥、石家庄、长沙、西安等等;这类城市发展水平和特大城市差距不算太大,本身就具备区域(省内)的吸引力。一旦提前于特大城市放开户籍,提前抢跑,可能会加速区域内的人口聚集效应。
中国主要城市群
第二类是靠近一线城市,核心城市带里面的那些二线城市,比如东莞、苏州等等;这类城市本身就有分担一线城市人口的作用,比如东莞承接深圳的人口。
如果户籍放开,这类城市很可能会加速分担一线城市的人口。
第三类城市要格外引起重视。这些城市包括嘉兴、常州等。
这类城市有一个特点就是都属于核心城市1小时通勤圈的范围里。
之所以说要重视这些城市是因为,发改委在指导意见特别提出,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一线城市目前控制人口,户籍也不会放开,但是对人口尤其人才的吸引力绝对还是杠杠的,广州和深圳连续多年排名全国人口增长的前两名就是最好的证明。
人口继续汇聚到一线城市的趋势不变,但房价高企依然会成为人口留在一线城市的最大问题。可如果中国的城市朝着以一线城市为核心,逐步拓展到1小时通勤圈的城市空间。那么带来的结果就是,没有条件在一线城市购房,但想在一线城市发展的人群可以把安身之所放在一小时通勤圈的三线城市里。这样既解决了工作问题也解决了居住问题,可谓两全其美。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一小时通勤圈实际上也是一个投资重要的投资范畴。比如在纽约大湾区、东京大湾区,核心城市和一小时通勤圈的城市房价拥有一个比价关系,比例基本维持在2到5,中位数一半是3,随着距离的远近而有所区别,越近比例越小,越远比例越大。
通过房价的比价关系可以衡量1小时通勤圈里的房产投资价值。总之,无论是投资还是发展的增长潜力,核心城市1小时通勤圈覆盖范围里的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都值得我们格外关注!更多股票资讯请关注财经365官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