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7月以来,高温、干旱天气席卷全国;四川、重庆等多地再度出现电力供应紧张。
核心观点:本轮高温、干旱持续时间和强度均创新高。测算发现,本轮限电对工业生产拖累1%以内、对当月GDP拖累0.4%以内、对当季GDP拖累0.1%以内,影响可控;后续稳增长的关键还是稳地产、防疫情、抓落实。
1、本轮高温、干旱天气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均创新高。
2、短期看,高温、干旱影响有二:
>高温、干旱扰动猪肉、蔬菜、粮食等生产,进而影响通胀。
>居民用电大幅增加、水力发电减少,导致电力紧张、制约工业生产。
3、往后看:
>对通胀:9月高温干旱可能仍将持续,预计小幅推升CPI上行压力、但影响有限;
>对经济:限电有望逐步缓解,预计对工业生产的拖累1%以内,对当月GDP拖累0.4%以内,对当季GDP拖累0.1%以内;
>中长期:夏季高温干旱、冬季寒潮等极端天气,可能成为“常态”。
报告正文:
1、本轮高温、干旱天气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均创新高。具体看,截至8月30日,此次高温事件已经持续超过70天(8.29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为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40℃以上覆盖范围也是历史最大。与高温天气相伴随,多地出现严重干旱。并且,相比往年,本轮旱情有3大特点:1)持续时间更长。7月开始,旱情迅速发酵,当前已持续50天左右,明显长于正常年份的30天左右;2)影响范围更广。本轮旱情涉及四川、重庆、安徽、江西等多个省市;3)干旱程度更重。7月以来长江流域降水相比往年正常水平偏少约4成,特别是长江下游干流、鄱阳湖水系偏少5-7成。
2、短期看,高温、干旱影响有二:干扰猪肉蔬菜粮食生产;电力紧张制约工业生产。
1)高温、干旱扰动猪肉、蔬菜、粮食等生产,进而影响通胀。
>生猪:高温、限电可能导致猪肉价格阶段性回落。一方面,历史经验表明,高温可能抑制猪肉需求;另一方面,高温、限电可能导致生猪养殖缺电、缺水、缺饲料,部分猪场生猪被迫提前出栏,可能阶段性增加生猪供应,进而导致猪肉价格阶段性回落。但是,往后看,入秋之后气温回落、国庆中秋“双节”以及开学季临近,预计猪肉价格向下的幅度应也有限。
>蔬菜:高温天气可能扰动蔬菜供应。影响路径有二:一是受旱地区、部分品种蔬菜供应下降、价格上涨;二是高温导致长江流域部分秋播蔬菜育苗移栽时间推迟10天以上,可能扰动秋冬蔬菜供应。但蔬菜生长周期短,一般灾后1-2个月即可恢复,因此整体影响应有限。
>粮食:海外粮食价格有所波动,国内粮食价格应会较为稳定。今年以来,由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异常,欧洲、中亚、南亚等都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干旱天气,导致海外粮食减产,比如印度已经先后禁止小麦、糖、大米出口;截至8月11日,美国西部约70%的地区处于干旱状态,其中近30万平方英里处于“极端”或“异常”干旱状态,海外粮价可能有所波动。但对我国而言,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均以自给为主,且当前三大主粮库销比仍处历史高位,预计能够有效平抑粮食价格波动。
大幅增加、水力发电减少,导致电力紧张、制约工业生产。
>整体看,8月多地再度限电,但较去年范围更小、开始时间更晚。近期四川、重庆等多省再度出现电力紧张,工业企业让电于民;与2021年夏秋限电相比,本轮限电有两大特点:一是范围较小,根据我们统计,截至8月,明确发布限电公告的省份仅川渝2省(另有4省发布节电倡议书),GDP占比约3成,上市公司有17家;而去年5-9月发布限电公告的省份有16个,GDP占比近7成,上市公司有34家。二是时间较晚,今年限电从8月逐步开始,而去年从5月就逐步开始扩大,直至9月达到高峰。
>原因看,居民用电高增、水力发电下滑幅度更大;但煤炭供给充裕,火电补缺口有保障。
需求端,今年夏季温度更高(8月最高气温较往年高2.4度,去年基本持平),导致居民用电增速更高(7月同比26.8%,去年7-8月同比17%左右);
供给端,水电降幅更大(7-8月三峡水库出库量分别同比-44%,去年-32%),倒逼火电高增;但今年最大的不同在于煤炭供给充裕,7月煤炭产量同比18.6%,远高于去年7-8月的0.9%;推动电厂在耗煤创新高的情况下,煤炭库存仍保持了近年平均水平,为火电弥补电力缺口提供了充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