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日前集中公布了第三批反馈督察意见,督察组交办的31457件环境问题举报已基本办结,共立案处罚8687家,拘留405人,约谈6657人,问责4660人。中办、国办关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的通报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迄今包括甘肃省3名副省级干部在内,已有上百人因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被问责。天津、辽宁等7个省市的地方政府因为屡屡突破环境底线上项目,甚至纵容违法填海,在背后给多个违法建设项目撑腰,对群众反复投诉的环境问题置若罔闻,受到措辞严厉的点名批评。
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在“十八大”以来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腾格里沙漠治污、问责为开端,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力度有所加强,但意识、措施、效果很不平衡。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的普遍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比如重发展、轻保护,环保不作为、乱作为,部分流域环境污染情况较为严重,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建设问题突出等等。一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对影响群众美好生活的环境问题,出手宽、松、软。
环保督查风暴应向纵深发展。中央督察组已经要求7省(市)组织编制整改方案上报国务院,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同时要责成有关部门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深入调查,厘清责任,按有关规定严肃问责;还要对一些区域、行业、企业典型问题解剖麻雀,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相信“环保督查风暴”的严厉措辞、严厉措施,会使更多的地方政府受到威慑,主政者头脑中的“环保弦”会紧绷起来,严、紧、实会风气一新。
环保督查走向纵深,还要构筑一张多层次、全覆盖的大网。过去很多年环境欠账太大,污染源量多面广、危害深重。环保巡视督查是利器,但仅靠这柄利剑是不够的。经济增速下滑、转型阵痛,让一些地方政府感受到财政和就业压力,GDP、“稳增长”又摆在了环境考量之前;有些地方的污染企业,和主管部门甚至地方主要领导存在利益输送管道,利益被摆在了责任前面;结果是中央环保督查的信号和权威,遇到“中梗阻”逐级衰减,甚至到了最后“势不能穿鲁缟”。环保一定要打“人民战争”,要通过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新格局;要针对污染企业可能出现的“游击战”,部署“阵地战”“持久战”,守土有责、失职必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严肃追责,才能久久为功。
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有赖于技术创新。企业上环保设备要增加成本,高水平的生产线也需要投入,研究开发更是一个需要资金、人才、管理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即便想做,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生产一天是一天,能赚一点儿是一点儿,而废气、废渣、废水、噪音等环境代价,则由周围的居民承担了。而且这种类型的企业往往偷税漏税,也不给员工上各种保险,产品会在市场上显出价格优势。只有创新型企业高效绿色的技术、工艺,给市场提供性价比更优的产品,才是出清污染企业的“必杀器”。
总之,环保督查风暴不仅有助于生态文明,也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试验场。(原标题:王南:环保督查应走向纵深)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