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共赢 / 将军 / 北斗 / 花生 / 裕宸 / 荣泽 / 江湖 > 60岁的中国式围墙,会消失吗?

60岁的中国式围墙,会消失吗?

2018-05-23 08:45  来源:虎嗅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虎嗅网

若干年前的一个春天,笔者手持个人简历,东奔西走穿梭于帝都各大高校的招聘宣讲会之间。但凡好一点的用人单位,招聘现场都汇集了来自各大名校身怀绝世武功的青年才俊。闲聊之余,笔者发现他们不少人都已是手握N多家知名企业的offer,随便拎出来一个都令旁人艳羡不已。可为什么还是这么不辞劳苦地奔波呢?

一位面试伙伴的答案惊醒了梦中人:“我们找的不是工作,而是户口。”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那位兄台到头来还是没能如愿落户帝都。时隔几年,听说他花钱办理了天津的积分落户。在同样身为直辖市的邻居家生根发芽,或许多多少少也弥补了他内心深处的遗憾。更何况彼时落户天津也非易事,那里的高考制度是出了名的高性价比。综合想想,他应该挺知足的。

然而就在几天前的5月16日,一个名曰“海河英才”的行动计划横空出世,让落户天津的条件大幅度放宽。不少人惊呼:成为天津人居然可以像喝水那般简单!一时间,在“争做新一代四有津人”的使命感召下,“天津公安”APP瘫痪,无数仁人志士争涌津门,恢弘的气势足以让人惊掉下巴。

对比几年前的花钱办理积分落户,不知那位兄台此刻是否正哭晕在厕所。

中国式围墙

放眼全国,随着“抢人大战”的硝烟日渐弥漫,全国范围内不少一二三线城市都卷入到这场战争之中。在观望各个城市祭出的大招之余,人们忽然发现:户口已不再是老大难了。且不提西安的“确保24小时办完一个落户手续”与山东的“一人落户,全家落户”,就连向来高冷孤傲的北京,在“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同时,也给人才开辟了绿色通道。

曾几何时,户籍制度几乎就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墙,横亘在城乡之间、出生地与居住地之间,以至于人们办理身份证、护照、签证都要不断地往返奔波。京沪这样的城市自然不用多说,就连落户于一个三四五线城市都是何其艰难。想到落户者们曾遇到过的种种“艰难险阻”,真是恍若隔世。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座经历了60年风风雨雨的中国式“柏林墙”,已然来到了土崩瓦解的进行时。

1.某种程度上讲,我国户籍制度的诞生有其历史必然性。


1954年,新中国颁布实施第一部宪法,其中规定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可见在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人口是可以不受限制地跨区域流动的。

彼时的中国经济底子实在是过于薄弱,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便成为国家的首要任务。鉴于复杂的国际形势,在苏联等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实践的影响下,我国做出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选择。

重工业优先发展

初始资本投入巨大是重工业最显著的特点。当时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而非资本,为了促进重工业的资本积累,除了对外依靠来自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援助之外,我国对内只得依靠降低生产成本来予以支持,其中又以降低原材料价格和工人工资为主要方式。这就要求降低工人们的生活成本,于是国家开始对农产品实施低价格政策,由此形成了工农业产成品的价格“剪刀差”——本质上讲,这是以牺牲农民来发展重工业的无奈之举。

与此同时,农业与工业在生产水平上的差距,让农村劳动力具有极为强烈的愿望流向城市。然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另一面,是城市无法容纳太多的就业岗位,倘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状况同庞大的人口规模相结合,必将导致城市薄弱的基础设施被挤垮。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