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于北京,玖富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孙雷正式宣布,即日起启用“玖富科技”品牌,并将其定位于与玖富集团其他三大板块并列的重要位置。此举标志着玖富集团的战略重心从发展科技金融转到了布局金融科技上,其意在助力传统中小银行提高金融科技实力。
2017年3月,蚂蚁金服牵手建设银行,随后,京东金融与工商银行,百度金融与农业银行,腾讯与中国银行,苏宁与交通银行纷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放眼望去,金融科技巨头们的合作对象都是大型国有银行,但为何“玖富科技”偏偏要瞄准国内的中小银行?
究其原因,不是因为玖富科技对行业态势把控不准,而恰是因为玖富科技洞悉了银行业的发展情势。
信贷行业面临挑战,中小银行发展受限
据了解,从2001年开始,中国各中小银行开始进入快速盈利期,期间年均复合净利率达到了23%
,净资产回报率也长期稳定在20%。但是,反观其他非金融企业的净资产回报率,大多一直保持在10%-15%左右,这就意味着,在那个时候,将钱存在银行里比投资企业来说,获得的利润要高5到10个百分点左右。
到2011年,短短十年时间里,银行业的利润便从322亿元左右迅速扩增到了1.74万亿元,增长了近53倍。究其原因,利润地快速增长,一来源于经济收入的增加促使人们将资金大量地存入银行机构,各中小银行也无需费力就能轻松获得资金来源;二来由于国内各企业“饥渴”扩张的发展潮流,在信贷业务方面各中小银行也不用发愁。
但时间到2011年以后,国内人民的理财观念开始萌芽,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将存款用于自主投资或者交由投资机构进行管理,各银行也因此失去了大量负债端的客户群体。紧随其后的便是银行吸储能力的降低,这直接影响到了银行在资产端的发力,尤其是对于综合实力较弱的中小银行来说,同时面对国内信托、IPO、发债等融资模式兴起的势头,还一度面临信贷业务被瓜分的危机。
为了保障信贷业务量,一些银行开始尝试下沉信贷资质,企图以此来弥补负债端提高的成本。比如民生银行,在2012年就推出了微贷业务,将贷款目标瞄准具有高风险的微小企业。但是,此举对于把控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银行来说,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在这种高风险下极易发生拖账甚至坏账的情况,大量占用中小银行薄弱的风险资产。
随后,开拓金融市场又成为11年以后各银行的发展趋势。据悉,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科技金融公司的有中国民生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大型银行。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增强了其传统银行业务的覆盖范围,节省了网点增设成本。但相比全国性控股的大型银行,各类中小银行在人才资源、风控管理、资金水平等方面都处于劣势,根本无力自主建立起金融科技系统。对于植根“乡下”的中小银行来说,身处乡镇的人们在网上就可以进行业务申请,便更没有多少人去中小银行网点进行办理,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再次受到压缩。
根据麦肯锡综合的数据发现,截至2016年,互联网金融市场对网民的渗透率已达到70%,互联网理财规模达到26000亿元。庞大的交易流量对中小银行的业务产生了巨大的分流冲击。2016年年内,中小银行存款增量较去年减少5.1万亿元。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表内居民存款的流失,这一点基层银行的工作人员感受更为明显。
“前两年的存款压力一直比较大,但今年的压力可以说更胜以往。”某商行营业部负责人如是说。据央行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18年4月份,居民户存款减少1.32万亿,同比多减1000亿元。这表明今年中小银行受金融市场分流作用的影响还在进一步加剧。存款压力加大、服务力度跟不上、贷款能力积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中小银行已经进退两难,寻求金融科技服务机构的协助成为中小银行的必由之路。
看到“危机”的玖富集团,从12年开始,其旗下的“玖富为办”就专门为银行提供业务转型服务,直到今年,发展壮大的“玖富科技”品牌开始专注于为中小银行提供金融科技赋能服务,对于想要快速恢复实力的中小银行来说这最合适不过。
驰援中小银行,玖富心有余却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