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促消费、扩投资的表述积极
省级地方政府的2023年经济增速目标较2022年目标略有下调,但并不代表政策力度大幅减弱。省级地方政府公布的2023年GDP增速目标均值为6.1%,较2022年目标6.5%略有下调。从分布来看,21个地区2023年GDP增速目标低于2022年目标,另有6个地区持平,仅有4个地区上调增速目标。有7个地区在设定增速目标时使用“以上”措辞,低于2022年的10个。我们认为,在2022年经济遭遇疫情影响的背景下,各地实际GDP增速普遍低于2022年初目标,因此地方政府下调2023年经济增速目标并不代表政策力度大幅减弱。可以印证的是,部分地区在下调GDP目标的同时也指出“在实际工作中力争更高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目标略有所下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普遍有所上调。在连续两年公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目标的21个省市中,有12个地区下调了2023年目标,3个持平,6个上调。2023年社零增速目标均值为7.9%,较2022年的8.0%小幅下调。在连续两年公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的22个省市中,有9个地区上调了2023年目标,8个持平,5个下调。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均值为8.6%,高于2022年的8.2%。我们认为,这或也显示了地方政府对于具体扩内需的分项仍然设定了较为积极的目标。
此外,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促消费、扩投资的表述积极。
对促消费而言,一共有17个省市明确提出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政府工作的优先位置。在供给侧,各省市普遍通过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促进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企业恢复等手段助力消费恢复;在需求测,山东、山西、上海等多个省市则通过发放消费券、策划消费节、发展新消费模式等手段扩大消费场景,吸引消费需求,抓住扩大内需的经济增长重点,力争实现以国内消费推动的经济复苏。山东、贵州、山西、吉林、黑龙江5省提出发放消费券;广西则提到要发展夜间经济以促进都市文化旅游消费提质升级以及继续办好“33消费节”等促销活动以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上海同样提到要办好“五五购物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陕西则致力于扩大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并鼓励发展消费新模式;广东则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并加大对餐饮、文旅、养老、育幼等服务消费促进力度。
对扩投资而言,各地政府在产业发展上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以产业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为目标。因地制宜,进一步发展本地优势产业,淘汰高能耗传统工业,鼓励创新,鼓励丰富生产要素资源,完善产业链全链条企业资源,实现企业集聚,从而推动地方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基建方面,广西、江苏等省份则重点强调落实交通水利、新基建等 “十四五”规划项目,湖南提到要“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着眼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系统布局一批支撑引领转型升级的新基建项目”。
地方发布的2023年预算草案呈以下四大特征:一是收入端各地加强全口径财政资源统筹衔接,表现在“四本账”统筹、加大“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盘活力度以保障地方财力;二是支出结构上有保有压,重点保障地方“三保”、债务还本付息、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任务等,多省份发布的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数据显示,今年将继续压降并为实现重大发展战略腾挪资金;三是在支出层级方面全方面下沉财力,多省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通过加大中央和本级转移支付以保障基层运转;四是在隐性债务化解方面,地方政府的态度仍较为坚决。此外,2022年底金融机构财政存款余额仍相对较高,我们认为或因疫情等因素导致部分资金支出不畅,随着今年疫情形势缓解,资金沉淀情况将明显改善。我们统计的数据显示,苏浙鲁粤等经济大省可盘活的资金量并未较去年显著降低,仍存在一定的挖潜空间,这也将对今年的财政支出“加力”提供资金支持。
展望全国两会,我们预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设定将更为稳健,而疫情对于经济的供给影响或渐行渐远,经济活动向正常水平恢复的核心更多还是在于需求端,因此两会前后以扩大内需为抓手的稳增长措施力度或仍将较为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