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银行 保险 / 汽车 / 房产 / P2P > 21世纪亚洲金融家系列访谈之万峰(4)

21世纪亚洲金融家系列访谈之万峰(4)

2017-05-09 13:4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为什么一方面我国民间有巨额的储蓄、理财资金,另一方面我国养老保险资金又出现巨大的缺口?我认为,除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不完善外,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养老保险产品不足,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不到位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能把当前的储蓄和理财资金一部分转化为养老保险资金,例如转化5%,就是3.17万亿;转化10%,就是6.34万亿,那么经过十几、二十年发展积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改革不仅得到完善,而且养老保障资金问题也基本可以解决。

  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之一,我认为是寿险公司要发挥精算优势,大力开发多种个人年金产品,比如生命年金、确定年金、即期年金、递延年金、固定年金、变动年金等等,将不同种类的年金产品灵活组合成多种产品,并且打通个人年金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对接。

  另外,我们还要思考税优政策应该用于专属产品还是多种产品。从以往经验来看,把涉及人群这么大的政策落地到一个专属产品上,好事不一定能够办好。如果能把税优政策用到多种产品上,为老百姓(43.2400.080.19%)提供更多的选择,我相信业务一定会快速发展起来。

  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例如对养老年金产品免税,投资收益免税,国家发行定向高息债券等政策,鼓励老百姓购买养老年金产品,我相信通过一系列政策,有相当一部分储蓄理财资金会转化为养老保险资金。

  “我把重疾险视为现代寿险”

  《21世纪》:你怎么看传统重疾险产品的未来和创新?

  万峰:最早的死亡保险是受益人享有保险利益,随着保险的发展,被保险人也提出有享受保险利益的愿望。1983年在南非,一位医生设计出重大疾病保险,将当时被称为不治之症的几种疾病列为保险责任,约定只要发生确认其中的一种疾病,保险公司就要履行保险赔付责任给被保险人。当时的重疾保险是被宣布为“死缓”意义的死亡保险,今天的重疾保险经过不断扩大“病种”,已经非“死缓”意义的死亡保险,但产品本身仍然没有脱离从疾病到死亡的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把重疾险视为“现代寿险”。因为该产品将死亡提升到疾病、将保险利益由受益人变更为被保险人是对传统死亡保险的一个巨大创新发展。

  我国1995年引入该产品。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些寿险公司的主要产品。在当前保险回归本原的大趋势下,重疾险更将成为寿险公司快速发展的主流产品。

  要实现重疾险健康持续地发展,目前对产品仍需要改革创新。一是要提高保障金额。按2016年有关数据统计,全国重疾险平均保额为5.4万元,对客户的保障程度非常低。在北京做个癌症手术一般要几万,还不包括后续的放化疗花费。平均的五万保险金额解决不了重大疾病所需要的治疗费用。

  二是提高产品的性价比。现在市场上一些重疾险产品的保费与保险金额比值(性价比)较低,以某公司五年缴费终身重疾险为例,保险金额5万,但年缴保费8000左右。为什么性价比低?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保险期间终身,保险期间长,另一个是要返还保费本金。这两个因素叠加导致保费增加,导致产品性价比低。新华人寿在设计“健康无忧”(一款重大疾病保险)产品时,在保险年期上,将终身保险改为20年、30年的定期;将返还保费改为不返还保费,这样调整后,保费自然就降下来了。例如,30岁男性被保险人,保额20万,年缴保费只需要1260元,性价比大幅提高。

标签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