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租赁性住房为主的德国模式
近年来德国的人口增速较慢,2004~2011年甚至负增长,2000年以后年均人口增速是0.05%,截至2017年初德国共有8280万人,总面积为35.74万平方公里的情况下,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31.7人(计算德国的土地面积没有减去未开发的部分,因为德国的土地开发率高且平均)。
需求没有高速增长是德国房价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
在这种人地关系并不紧张,住房需求没有大规模上涨的情况下,按理说德国的房价应该不高,居民买得起房,那买房的人应该比较多,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德国人住自有房的比例很低,租房率却出奇的高,占德国总人口的近6成。
为什么德国租房率这么高?
租房率高首先需要有足够多可供出租的房子,所以需要先从德国的住房建设说起。
(一)德国的住房建设
德国的土地是私有的,所以自有住房主要来自三个地方:居民自建、和住房合作社合作建房、房地产商提供。所以,当二战结束后,德国政府需要大力增加住房供给的时候,政府采取的措施是鼓励自建房和向购房自住的人提供补贴。
居民自建方面,在德国如果法律没有明文禁止,个人或者公司就有权利在其拥有的土地上开发房地产,并且还有住宅建设补贴计划。
和住房合作社合作建房方面,住房合作社是主要是为了满足低收入群体住房而成立的一种居民互助的公共性组织。居民将钱存入住房合作社,存款达到一定规模后获得租用合作社房子的资格。
而住房合作社建房的钱一部分来自会员存入的钱,一部分来自贷款,在70年代之前国家的住房问题紧张,政府给予住房合作社很大的支持,比如给期限可达100年的无息贷款,70年代以后住房合作社的建房资金就主要来自社员的入股了。
后期随着住房的增多,政府逐渐取消无息贷款的支持,1990年废除国有住房公司和住房合作社不能赚钱的限制后,这些住房合作社开始商业化的运作,接受纯投资性质的社员,但是基于德国房价上涨幅度和租房市场租金管制,所以合作社的投资价值也不会很大,不过仍有部分居民或组织会出于风险规避或慈善的角度投资合作社建房。
房地产商提供方面,我们看到的德国房价情况一般是指开发商提供的房屋价格,由于德国土地私有且居民可以自建房,所以开发商很难控制房价。
政府对房地产商采取严格的限价政策,根据《经济犯罪法》,如果开发商制定的房价超过合理房价的20%,购房者就可以向法庭起诉,如果超过50%,被定性为“获取暴利”,则开发商可能会被罚以高额罚款和三年有期徒刑。
在居民端,为了防止居民炒房政府的管制也非常严格,住房交易需支付3%的过户费、5%的评估费和25%的资本利得税,和累进税率的个人所得税,持有超过10年则不需要支付资本利得税,若未满7年转让综合税率可能高达50%。
从居民和开发商两个方面严格控制炒房行为,促进了德国房地产价格的稳定,根据wind数据显示,德国房价指数一直较为平稳,2010年以后有所增长,截止到2014年5年间总涨幅为25%。
德国的房价在什么水平呢?
根据国内中介网站信息,在5~7千欧左右,均价是6千欧,购买一个70平米左右的房子需要42万欧。
德国居民赚得出来这笔房款吗?
根据wind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7年3月德国工资指数增长30%,高于房价25%的增速,根据欧洲平均工资调查,德国目前的年收入中位数是4.38万欧,在一个家庭两个劳动力的情况下,德国的房价收入比是4.8,也就是德国家庭用4.8年的收入就可以付清房款。
在整体不高的房价下,德国还提供一种独特的合同储蓄制度(Contract Savings For Housing,CSH),专门保障居民购房贷款。
居民和金融机构签订的协议,规定一个贷款金额和一个储蓄金额,只要居民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储蓄达到这个约定的储蓄金额,就有资格在未来获得这笔贷款,贷款只能用于构建、维修和租赁住房。
这种合同储蓄贷款吸引人之处在于利息低,很少受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并且可以享受政府财政贴息和免缴利息所得税,所以德国的合同储蓄制度非常普及,约有35%的居民因为合同储蓄获得贷款,获建的住宅占德国新建总住宅的31%。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住房的增速很大。
1951年到1970年德国新增城镇人口994万人,新增住房1100万套,1970年户均住宅达到0.94,平均每户都拥有一套住房。1971年到1990年德国房子又增加了782万套,但是1990年东西德统一,东德的加入使德国的住房缺口又被扩大,从1991年到2014年德国又新增了791万套住房,户均住宅达到1.01,再次达到每户拥有一套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