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在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联合主办的“fintech时代的消费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央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如是提醒。
万存知从最基础层面阐述了什么是征信,为什么做征信,如何做征信等。
消费金融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作为消费者的借钱还钱问题,借钱是否顺利取决于消费者个人信用状况,根本就是个人征信。
万存知指出,一般认为信用有两类表现形式,第一是道德诚信的范畴,就是说话算数,遵纪守法。
第二是和经济利益挂钩的借钱还钱,是信用中影响最深远的。现在很多人说把信用定义为信贷了,这太窄,万存知指出,实际不是宽窄的问题,而是信用的不同表现形式。比如遵纪守法的范围就很广。
中国正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万存知认为这包括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第一是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包括对遵纪守法情况的考核,以及披露。比如守信联合奖励、失信联合惩戒。
另外一个部分就是征信体系,也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征信体系,就是把企业和个人借钱还钱的信息在整个社会范围之内集中起来,放贷机构如果需要,就按照一定的规则向其提供。
万存知指出,征信体系中有三点很重要,但公众可能平时不在意。
第一,信息集中才有价值。征信,就是把债务人负债信息集中起来,这些信息分散在不同银行、不同经济组织、不同政府部门、不同地方,要把这些信息集中。所以,就是要征集信息,即征信。集中度越高,越全面,征信系统的功能就越强。信息不集中,征信作用就有限。
在信息、互联网发达的情况下,信息共享的平台不能多,多了就没法共享。所以征信平台要少而精、少而强。
第二,从个人角度来看,要养成良好的信用习惯。借钱不还,是要吃亏的。征信的记录功能对于信用好的个人,放贷机构可以提供优惠,比如利率等,在期限、规模上有更多方便。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借钱主动、按期还钱的习惯。要借助征信系统,在全社会形成按时归还贷款、主动归还贷款的良好信用风尚。
第三是个人信息保护。万存知解释,信息分散在放贷人手中,放贷人报的是借款人信息。借款人信息有两种属性,一是有隐私和财产权属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必须要保护,不能轻易让渡。二是从征信角度来讲,要对人提供方便,个人信息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要让别人知道,个人信息就要做必要的让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