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公布前夕,中国多位国家领导人召开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或离京调研,高层一系列举动剧透了哪些重要信息?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世界经济普遍回暖之际,中国经济表现如何备受关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6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时说,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态势。
“稳中向好”体现在哪里?首先是就业稳。今年前5个月,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近600万人,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全年1100万人目标已完成过半。
其次,经济结构、企业效益、市场信心都在改善。发电量、用电量、货运量、进出口都延续了一季度向好态势;6月当月,官方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双双上升,表明经济企稳向好态势越发明朗。
但李克强也坦言,面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度调整和国内一些深层次矛盾的交叉叠加,未来发展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
这些困难包括内外两个方面。一方面,民间投资增速仍然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杠杆率较高;另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升温、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不确定性犹存,世界经济种种不稳定因素也使中国面临考验。
宏观政策将保持稳定
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越发明朗,但国际形势不确定、不可预测因素仍存之际,决策层决心以稳定的宏观政策应对不稳定的世界经济,并应势适度相机调控。
李克强称,要稳定宏观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市场预期不变,有利于经济态势进一步向好。”
这不意味着下半年中国宏观调控将无所作为。李克强表示,在保持宏观政策稳定的同时也会应势适度相机调控,比如积极财政政策发力如何更加精准,如何进一步盘活存量资金,保持货币政策不松不紧,保持金融市场健康稳定等。
做强实体经济成重点
李克强表示,要继续把强实体作为关键举措,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努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让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轻装上阵。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也在6月30日主持调研协商座谈会时称,要引导民营企业家特别是年轻一代,立足实体经济,坚定发展信心,发扬“工匠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企业做强、做好。
振兴实体经济是当前中国经济工作重心之一。2017年以来,官方已推出简并增值税税率、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多项措施为企业减轻负担。但是,工业与房地产、金融业收入差距扩大,资金“脱实向虚”问题不解决,实体经济就不可能真正摆脱困境。
据《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7)》,目前中国工业行业平均利润率在6%左右,而银行业营业利润接近40%,是工业行业的7倍;中国金融行业利润占中国经济整体经济利润80%以上,而美国该比例仅20%左右。
“我们的费还是太多了,尤其是制度性交易成本还是偏高”,李克强说,“这方面我们要抢跑啊,要把税费负担和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下来,让企业轻装上阵,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在此情况下,拿出更多可操作的办法,进一步减轻实体经济负担,强化产业与创新、人才与资源配置等相关政策的协调,推进相关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有效实施,料将成为今后帮助实体经济摆脱困境的政策重点。
脱贫帮扶和监督力度加码
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下半年要越发“真刀真枪”干了。
俞正声在座谈会上指出,要做好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推动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贫困地区建设和发展,帮助贫困地区百姓脱贫致富。
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调研中也多次提及脱贫。他在6月22日至24日赴辽宁调研时表示,要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在谁来扶、怎么扶、如何精准扶贫上拿出更多实招;在7月3日至5日赴河南调研时表示,要因地制宜探索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路子,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高层此番表态,或许和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不够精准有效问题有关。审计署日前公布的158个贫困县扶贫审计结果显示,近20亿元人民币扶贫资金被闲置,其中6亿多元资金已闲置2年以上;900多万所谓“贫困”人口非但不是穷人,有的甚至已经买了高档轿车和商品房。
本月初,中国已宣布对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如何务实、扎实推进扶贫工作,防止弄虚作假,确保实效,仍将是今后脱贫攻坚战必须直面的难题。
除在监督力度上加码外,下半年脱贫攻坚将做好长远谋划,既妥善解决村民安置和就业,也创新思路做好乡村原址开发。(原标题:经济半年报出炉前高层密集行动 多位领导人离京调研)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