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同期出炉。
政府工作报告称,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7.7%。财政赤字率控制在2.8%,中央财政收支符合预算、支出略有结余。国际收支保持平衡,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表现相对稳健。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增产74亿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 10大机构火速解读 //
中信证券表示,温和复苏,驱动升级。《报告》对于2023年经济发展提出了稳健的目标(GDP目标增速5%左右)和积极的行动(稳增长和创新升级)。宏观政策方面,《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同时《报告》还提出扩大内需是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安排。结构性改革方面,一方面《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与安全并重是未来产业政策的主旋律,另一方面《报告》着重强调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我们认为有助于缓解“预期转弱”的压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以市场活力带动经济恢复。最后《报告》还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今年政策的重点工作,关注后续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预计让利实体经济、强化反腐问责、加强风险监控是重点方向。
华泰证券点评称,主要预期目标留有余地,争取更好结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主要预期目标是稳预期、强信心、鼓士气、接地气的目标,既符合市场预期,也符合发展实际。在为新一届政府工作提出建议、留有余地的同时,也留出了争取更好结果的空间。
浙商证券点评称,2023年发展目标总体符合市场一致预期,更多反映政策端对就业的呵护。今年是政府换届之年,预计政策将保持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需要把握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与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特征,以及科技、产业政策指向的强链补链和产业基础再造两大重点支持方向,后续需要重点关注4月政治局会议对于经济工作的部署。前瞻研判,2023年我国GDP增速可达5.1%,市场信心也有望持续修复。万里风云,峰回路转,预计A股市场将进入牛市早期的向上通道,建议重点关注年轻人引领的消费和高端制造业相关赛道的投资机会。
中航证券称,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符合预期,释放偏中性政策信号。目标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考虑到全球经济大概率放缓,以及近三年的疫情对企业和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冲击可能存在持续影响,5%左右的目标既不保守、也不激进,政策边际信号相对偏中性。已经公布的PMI等经济数据对应复苏正在进行中,而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信号显示稳增长仍是当前政策重心,至少现阶段政策力度回撤的风险较低,这样的经济+政策组合有利于市场风险偏好抬升。
国信证券认为,稳定的流动性环境是促进新兴产业跑出超额收益的必要条件,政策接棒成为充分条件。会议期间重点提及的新兴产业,在流动性较为宽裕、风格贴近成长的时段里,跑赢的持续性较强。在今年货币政策大体稳定的情况下,结合年初热门“抢跑”板块和会议重要表述,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计算机细分领域有望成为贯穿全年的投资主线。
招商宏观称,由于今年是政府换届之年,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大部分篇幅是对去年一年和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对于今年政府工作的叙述则以“建议”的形式出现,且着墨较少。因此,报告里没有提及的不代表一定没有安排,表述没有变化的也不代表一定不会变化,经济工作和政策安排总是相机抉择、动态调整的,所以要密切关注下一个时间窗口。
根据大会议程,接下来的第一个观察窗口在3月13日上午人大会议闭幕后,参考过往惯例,新一届国务院总理将要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问题。另外,3月9日下午将审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草案,具体内容也值得关注。
东吴证券点评称,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市场而言存在一定的预期差:一是在疫后经济复苏超预期的背景下,并未像外媒报道的那样上调经济增速目标;二是宏观政策并没有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力。我们认为这背后反映了一个事实:即政府对2023年的经济复苏持谨慎乐观,尤其是在政府换届之年,需要给新一届政府保留政策空间;同时,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大,以及财政可持续性的存疑。因此,除了对稳定和安全一如既往的重视外,我们认为当前迫切需求的科技和金融领域机构改革,也是两会后的政策主线。
中泰证券认为,和以往不同的是,由于本届政府任期即将结束,今年报告内容安排上有较大变化,对于过去一年和五年工作回顾着墨较多,但对今年的工作任务只是“简述几项重点”。因此,在判断全年宏观政策取向时,有必要结合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改委等其他部门工作报告总体分析。精读全文,把今年“报告”核心印象简单概括为以下五点:消费恢复重于投资发力;财政力度符合预期;稳货币支持调结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值得关注;利率观点:疫后经济复苏背景下,今年利率存在上行压力。
平安证券称,GDP增长目标5.0%左右,更注重调结构。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整体基调更注重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各类政策要加大协调配合,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一是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上升至3%,专项债3.8万亿,进一步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二是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在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的要求下,再宽松的可能性有限;三是产业政策,要发展与安全并举,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四是社会政策,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另外,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关注优质头部房企风险以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的基调和重点工作来看,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三条高质量发展的交易逻辑得到进一步强化。第一条主线是交易成长,即“安全与发展”主题下的科技成长与制造成长,计算机、通信、电子、机械、军工、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第二条主线是交易国企改革,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的政策高度大幅抬升,央国企估值打开更大政策空间,特别是科技、制造与能源矿产的领域。第三条主线是交易消费复苏,关注出行、物流、食品饮料、汽车以及医药等板块的全年机会。
红塔证券研报称,经济增长目标偏稳健,主要是为高质量发展创造空间,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留有余地,避免“走老路”,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主要靠地方发展经济的内生动力修复,以及扩大内需、科技创新及国企改革为主要抓手。2023年真正的重点是产业政策,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是重中之重。财政货币政策均偏稳健,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但总体力度要弱于2022年;货币政策强调精准发力,总量宽松预计很难看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领域在地产和地方,政策措施均是化解存量和遏制增量,头部地产、城投债券违约风险可控。
// 两会期间行情如何把握?//
两会期间,将有更多的经济措施和产业政策落地,市场密切关注。
中信证券最新研报表示,“两会”政策落地淡化短期博弈,强化长期共识,聚焦产业亮点,预计高频数据验证经济复苏“强预期”将逐渐变成现实,全面修复行情的第二波将持续数月,第二波行情既是增量资金入场的接力,也是中大盘成长风格的接力,建议继续把握黄金配置窗口,聚焦产业逻辑顺畅的方向,战略配置“四大安全”领域,并提高半导体和信创板块的配置优先级。
川财证券回顾历届“两会”前后市场及行业走势表示,近十年上证指数两会前后涨跌幅数据来看,上证指数在两会前三个月期间平均涨幅为0.28%,在两会前一个月的平均涨幅为2.26%,在两会前五个交易日的平均涨幅为0.27%;上证指数在两会后三个月期间平均涨幅为5.09%,在两会后一个月期间平均涨幅为2.47%,在两会后五个交易的平均涨幅为-0.54%。
梳理近十年两会热点关键词(剔除部分与市场无关的词汇),当年热点词汇与两会后一个月领涨行业有一定关联。具体来看,若在前一年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和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时提到的热点新词汇,推动相关行业走强的概率较大。
中泰证券认为,今年两会有六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注重提速提质提效,项目开复工率显示投资发力明显前置,预计基建投资仍领衔。二是地方对消费恢复未明显乐观,消费仍以恢复为主,汽车、家电、文旅是重点领域,消费条件也有改善。三是将从教育、科技、人才三方面发力,进一步加固创新根基。四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壮大民营经济。五是地产仍更注重风险,住房租赁市场迎更多政策支持。六是适应人口结构,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