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
摘要
11月7日,换届上任不足两月的新一届(第十七届)发审委再度震动业界。
6家企业上会,1家通过审核,其他5家全被否决,16.7%的通过率,创下2015年IPO重启以来,单日否决家数、否决比例最高的记录。若知,前高纪录同由本届发审委于10月31日创造——当时6家上会,3家被否,1家暂缓表决,2家过会。
“史上最严发审委”名不虚传。
第一部分:新一届发审委审核逻辑
新一届发审委11月7日“大开杀戒”,市场震动,其审核逻辑究竟如何,这里做一个简要探索与回顾。
按照首发办法设计的基本框架,其实一直以来就是区分为“实质性条件”和“规范性条件”。
前者包括关联交易影响利润真实性、同业竞争、募集资金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持续盈利能力判断“;后者包括规范运行条件、财务规范性、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匹配、商业模式合法性。
同时,一直延续下来的审核逻辑还有一个突出的行业性特征判断,也即在国家大势和行业总体监管背景下,医药、农业、游戏、类金融、涉及房地产业务等都不会成为受到审核欢迎的行业。
不久前大家认为所谓净利润是关键,3000万是生死门槛,但这个观点过于误导业界,或者说形势正在发生变化。
新一届发审委破除了所谓“一俊遮百丑”的逻辑,这种破除有两种因素驱动。
第一种,主观方面,每一届委员有自己的逻辑,这一届更多来自于交易所等机构,其尺度把握更多从监管思路出发,而非市场逻辑出发;
第二种,外在方面,相关机构针对委员的调查,客观上对这个起到了某种作用,但不必过于宣扬渲染,大的背景如此,长远看对市场是好的事情。
笔者总结了自其成立以来的案例,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否决的案例,几乎都涉及到审核模型的各个重要构成因素。
也就是说,无论如何,他们的审核意见代表了他们的核心逻辑,也许不一定就是定势,但代表着方向。
11月8日中午消息,中石过会,净利润指标并不出彩,最近一期未到三千万。据说其通过了证监会现场核查。
因而,从逻辑上说,就是项目规范性、真实性是前提,而利润才是第二位的。核心就是,以后不会因为“审核不到位”出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