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5.73万亿元,同比多增2.02万亿元。其中,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05万亿元,同比多增2296亿元。
而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显著回升,也拉动社融增量大幅上升。6月份社融增量为4.22万亿元,5月为1.36万亿元。2023年上半年社融增量为21.55万亿元,同比多增4754亿元。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目前M2增速已连续四月下滑,6月份,M2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此外,M1同比增长3.1%,增速比上月末低1.6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进入二季度以来,随着经济恢复放缓,实体经济资金需求“高歌猛进”的情况有所减弱,但在消费需求转暖带动下,居民信贷表现相对较好,而企业中长期信贷保持持续多增意味着对经济预期整体仍然保持乐观。展望下半年,随着政策加力提效及经济内生动力修复,金融数据有望稳步走强。”
M2增速连续四个月下滑
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0.1万亿
从货币供应量上看,6月M2、M1增速环比、同比均双双下滑。数据显示,6月末,M2同比增长1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0.1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3.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6个和2.7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M2增速已经连续4月下滑。2023年2月至6月,M2增速分别为12.9%、12.7%、12.4%、11.6%、11.3%。
此外,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0.1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9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4.9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12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08万亿元。6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3.71万亿元,同比少增1.12万亿元。
梁斯表示,M2同比增速走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银行信贷投放放缓,带动存款规模下降。二季度以来,企业融资需求有所转弱,信贷投放放缓带动存款下降。
二是居民消费意愿增强。2023年以来,受疫情政策放开影响,消费环境发生了极大改变,居民消费动力稳步回暖,储蓄意愿有所下降。特别是居民外出购物、就餐、旅游、观影活动增加,相关消费明显扩大。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下,6月M2同比增速延续回落,但仍居高位。一是6月信贷投放明显回升,信贷派生力度仍强;二是财政支出力度较大,对M2有所支撑,6月财政存款减少1.05万亿元,同比多减6129亿元。
6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05万亿
上半年社融规模增量达21.55万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6月新增信贷显著回升,创历史同期新高。数据显示,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05万亿元,同比多增2296亿元;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36万亿元。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同比多增2.02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8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8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71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892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5亿元。
温彬指出,6月以来,逆周期调节政策加力,央行降息落地刺激投资和生产需求,在季末信贷冲量和政策继续引导支持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作用下,企业贷款仍有支撑,企业中长贷依然为新增信贷的重要拉动力量。票据融资减少821亿元,同比大幅少增1617亿元,结构较去年明显优化。
分析居民贷款,温彬指出,端午小长假、年中购物节活动对消费起到支撑作用,降息落地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带动居民贷款明显改善。6月地产销售跌幅虽扩大,但在按揭早偿阶段性放缓下,居民中长贷较4-5月明显改善。
社融方面,2023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55万亿元,同比多增4754亿元。其中,6月份社融增量为4.22万亿元。
从信贷类资金看,新增人民币贷款15.6万亿元,同比多增1.99万亿元,形成对社融同比保持多增的主要贡献。从直接融资看,企业债券净融资同比少7883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少1.27万亿元。从表外融资看,委托贷款同比多增797亿元,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分别多增3980亿元、2619亿元。
温彬表示,6月新增社融4.22万亿元,环比大幅多增2.66万亿元,高基数下同比少增9726亿元。结构上,表内人民币贷款新增3.24万亿元,位于高位,仍为新增社融的主要贡献项。基数效应下,政府债净融资同比缩量1.08万亿元至5388亿元,为社融主要拖累;后续伴随地方债发行加快有望触底回升,进一步增强对社融的支撑。企业债券融资较上月季节性改善,净融资水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委托、信托贷款和股票融资等实现同比多增。
专家:政策加力
将驱动下半年信用稳定扩张
评价上半年金融数据表现,温彬称,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在季节性效应和政策加力下,6月新增信贷明显回升,信贷结构有所优化。但近期多项经济数据显示,当前经济修复进程放缓,终端需求仍不强,物价延续低位运行,需要政策进一步加力稳固。
温彬认为,在6月中旬央行降息之后,6月下旬国常会以及近期国务院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均提出要实施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
7月10日,央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又决定延长“房地产金融16条”有关政策的适用期限,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对房地产企业存量融资展期,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均体现出稳经济政策正在逐步发力。温彬认为,“政策加力将驱动下半年信用稳定扩张,并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内生投资和消费需求,巩固经济稳步回升的基础。”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总体而言,6月份社会融资和信贷投放在5月份触底之后,呈现季节性回升的态势,部分数据好于预期。”
董希淼认为,下一步,应正视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支持经济持续回升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应全面出台、尽快实施,尽最大的努力稳住宏观经济恢复势头。应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董希淼指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主动发力,继续助力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努力提振各类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
此外,要高度重视住户部门信心较弱、需求不足等问题,应尽快调整优化住房限购、限贷政策,继续加大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实施力度,加快采取下调首付比例、降低存量贷款利率等措施进行优化。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