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共赢 / 将军 / 北斗 / 花生 / 裕宸 / 荣泽 / 江湖 > 机器人上岗,「无人配送」背后的角力与暗战(4)

机器人上岗,「无人配送」背后的角力与暗战(4)

2018-05-23 16:43  来源: 36氪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 36氪

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中国的无人配送,一段时间内很可能会集中在室内配送、封闭园区配送。

3、商业模式处于探索期

如上文所说,基本要到下半年几家公司才会进入试点状态。

初创公司多从做机器出发,未来的可能商业模式可能有:

售卖机器;

自营服务网络,相当于做无人版的达达;

与巨头合作进行联运;

从目前36氪访谈的初创公司来看,创业公司基本都未选择第一种方式,多倾向于第二种模式。但与欧美崇尚合作的逻辑不同,国内初创公司与大公司之间往往是竞合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大公司是否倾向于投资、收购、扶植甚至自己做一家公司,仍有不确定性。这是接下来这条赛道很值得关注的一个点。

另外,除了菜鸟、京东、美团外卖、四通一达等创业公司,这一领域还有一些其他的潜在合作伙伴值得关注。以室内配送为例,诸如百米站等有物业资源的公司也有可能成为潜在的合作伙伴。

新科技无风口

虽然本文打着“新风向”的标签,但我们认为,这一领域很可能并不会成为风口。

1、这一领域并非资本驱动型,留给后来者的时间窗口并不多

一般来说,即使推进速度很快,机器人类的产品做到稳定、量产至少需要一年。这一赛道的初创公司在2016年前后基本已经入局,发展至今基本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目前国内其他配送机器人的厂商也有多年机器人行业的经验,到最后推出很可能也要花费至少一年的时间。

此前赛格威机器人总裁蒲立曾向36氪解析,赛格威机器人目前有100多人,研发了两年,做到了现在的水平。赛格威机器人是借助了母公司纳恩博的技术、产品、供应链、生产线、品牌的优势,花费在A轮融资的规模,其他机器人厂商的花费可能会高于这个资金规模;以华硕这种有硬件研发、供应链、量产能力的厂商为例,为了研发机器人Zenbo,组建了700人的研发团队。

2、一旦进入试点阶段,有业务场景的合作伙伴往往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

技术往往需要与业务结合,短期内有业务场景的厂商如果合作顺利,可能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国内的快递、外卖、配送公司大约在2017年年中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挑选合作伙伴,2018年上半年会进行一些测试和测算,如果数据理想,2018年年中很可能会有一些应用。率先进入商用的配送机器人公司会获得先发优势,加速迭代,拉开与后来者的差距。

关于行业的一些迷思

在做了上文的分析后,关于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我们仍有一些问题并未得到解答。我们也列在了文末,希望与对这个行业感兴趣的读者进行讨论。

1、与有配送业务的场景公司率先达成合作,初创公司能获得多大的先发优势?

2、与有配送业务的场景公司率先达成合作,是否是初创公司成功的必备条件?

3、有配送业务的场景公司有数据、资金支持,未来是否会尝试自营,或者在一些财务模型好的地方推广自营,若如此,初创公司受到的影响会有多大?是否有其他的出路与机会?

4、未来当多家公司技术都成熟,是否会出现多家服务公司抢单的模式,届时竞争的核心是否会在于配送成本的控制?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