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
A股大盘行情萎靡不振,消费板块更是弱上加弱。近期以来,不断有消费龙头股价出现闪崩,前有安井食品、绝味食品,后有广州酒家、千禾味业。
这一次轮到青岛啤酒了。7月19日,该公司股价一度暴跌逾7%,当日成交量放大5倍以上。
后来,公司董事会秘书张瑞祥回应称,目前公司经营层面一切正常,没有需要披露的事项,“(大跌)可能和昨天晚上的职工股解禁有关,现在的市场比较弱,我看其他公司的职工股解禁反应也没这么大”。至于半年报,其表示目前还在编制,“才刚过7月初,结果还没出来”。
青岛啤酒这部分解禁股票来源于2020年6月公司做的限制性激励计划。当时,一共有627人获授1320万股,授予价格为21.18元/股,与公告(7月18日)解禁当日收盘价的100.18元/股相比,有巨大浮盈空间。
如果市场情绪还OK的话,这部分股份解禁并不会算很大的利空。但现在不一样,市场相当脆弱,一点风吹草动,确实容易引发资金大抛售。
青岛啤酒在本周三大跌之后,连着2个交易日出现反弹。拉长时间看,今年以来,青岛啤酒仅仅下跌8%,较历史最高位回撤20%左右。4月10日,股价还曾刷新历史新高。
相比整个大消费而言,青岛啤酒之股价表现,算是韧性很强的了。在如此疲软的β行情下,青啤凭的是什么?
01
三年疫情,尤其是去年,大多消费品公司业绩遭遇水逆。然而,青岛啤酒保持了相当强劲的增长。
2020-2022及2023Q1,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0.8%、8.67%、6.65%、16.2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8.86%、43.34%、17.59%、28.86%。
而在2014-2018年,即啤酒行业大打价格战的时候,青啤业绩表现非常糟糕。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2.68%、-4.87%、-5.53%、0.65%、1.1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85%、-13.92%、-39.09%、21.04%、12.6%。
业绩拉胯的这几年,青啤表现糟糕,股价累计下跌25%。而从2019年开始,青啤业绩开始大幅改善,股价开始大幅走好,至今累计上涨200%左右。
青啤盈利能力也大为改善。2018-2022年,青啤销售毛利率分别为37.7%、38.96%、40.42%、36.7%、36.85%。直接看数据,毛利率冲高后,在2021年又回落了,并没有多大改善。
实则不然,因为2021-2022年,啤酒原材料包括玻璃、铝、大麦等都曾创下历史最高记录,且短期涨幅非常之大,少则百分之几十,多则翻倍以上。
对此,青啤通过直接涨价和产品结构化升级来进行对冲,维持了相对较高的毛利水平。
再看净利率,青啤改善尤为明显。2014-2018年,净利率只有4-7个点。之后,每年持续攀升,2022年已经达到11.83%了。这亦是营收增速不快,而利润增长强劲的重要因素。
拆分看,销售费用率从2018年的18.32%大幅下滑至2022年的13.05%。除了自身销售费用优化外,还有2020年青啤按照新会计准则,将销售费用当中的运输费用重分类至营业成本,也被动降低了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则从2019年的6.72%下滑至4.78%。
净资产收益率(ROE)持续上升。2018-2022年,ROE分别为8.1%、9.97%、11.13%、14.47%、15.3%。从杜邦分析看,主要逻辑是净利率持续上升。
令市场欣喜的是,青岛啤酒在最近几年陆续提高了分红比例。2018-2022年,分红总额为6.48亿、7.43亿、10.23亿、15.01亿、24.56亿,分红比例为45.6%、40.12%、46.49%、47.56%、66.18%。
综上来看,青岛啤酒利润表现以及盈利能力在最近几年实现了快速跃升,资本市场也给予了积极的反馈。
02
回顾中国啤酒行业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85-2002年,行业发展早期,全国多地都有自己的啤酒厂,市场格局极度分散。
2003-2013年,大中型啤酒厂开始“跑马圈地”,进行市场资源整合,叠加海外啤酒巨头进军中国,开启了一波轰轰烈烈的啤酒厂兼并战。
2014-2018年,全国啤酒市场格局逐步稳定下来,形成5强——华润、青岛、燕京、重庆以及百威。在此期间,它们曾疯狂扩张产能,大打价格战。最惨烈的时候,华润和百威净利率水平去到只有2-3%的水平,而过往往往有15%-20%的净利回报。
2018年开始,五大啤酒厂形成了默契,停止价格战,转而契合消费升级大趋势,开始纷纷提价,并改善产品结构,盈利能力以及确定性大幅抬升。从此以后,包括青岛啤酒在内的大厂均迎来了数倍涨幅。
其实,啤酒与白酒一样,市场整体蛋糕早不再增长了。2018年,行业规模仅仅只有1475亿元,较2015年大幅锐减400多亿,主要逻辑是啤酒吨价因价格战持续往下走。到了2021年,行业规模又回升至1795亿元,主要是几大巨头开启中高端化进程,吨价上去了。
看销量,啤酒早于2013年见顶,从5058.2万千升持续回落至2020年4261万千升,7年累计下滑15.8%。同期产量从2013年的5061.5万千升回落至2020年的3411.1万千升,累计下滑32.6%。
可以预料的是,啤酒整体消费量还会继续小幅萎缩。一方面,中国啤酒的主力消费人群(20-34岁)占总人口的比例逐年降低,已从2000年的27.3%下滑到2020的21.8%。另一方面,主力消费客群逐步从豪饮转变为喝好酒。
未来,啤酒的机会在于吨价持续提升。2018-2019年,华润和青岛的吨价分别提升11.92%、5.02%。在2021年下半年,华润勇闯天涯系列再度提升10%左右,百威亚太调整部分产品价格约3%—10%。
2022年,勇闯天涯出厂价提升0.5元左右,崂山啤酒零售价从3-4元提升至5-6元,乐堡、重啤、乌苏提价3%-8%。几大巨头持续提价后,中国啤酒主力产品价格带逐步从3-5元区间上移至6-8元价格带。
从2018年开始,高端啤酒销售额占比从33%提升至2020年的35%,且中高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参照海外市场,国内啤酒定价非常低,还有很大的提价空间。2021年中国内地啤酒为2.4美元/升,而同期新加坡、台湾、香港、韩国、日本各为14.8、6.1、5.6、5.4、5.1美元/升。
总之,啤酒行业进入“量降价升”的发展阶段,对于头部5家啤酒巨头其实是友好的。量上保持相对稳定,价上持续向上,盈利稳定增长。
青岛啤酒就是如此。2018-2022年,青岛啤酒主品牌销售量从391万千升持续提升至444万千升,年复合增速为3.23%,营收从161.19亿元升高至214.17亿元,年复合增速为7.36%。
而低端品牌(主要为崂山啤酒),销量从412万千升降低至363万千升,年复合增速-3.12%,但营收年复合增速为0.41%,也意味着崂山啤酒单价也有一定的提升。
青岛啤酒这种态势还会持续下去,业绩还能保持一定成长性。
03
青岛啤酒股价表现有韧性。其实,在港股上市的华润啤酒也一样。在弱市的大环境下,高位横盘其实会比较难。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它们不追随β大市往下大跌?背后逻辑比较硬,还是什么?一旦大市行情回暖,股价弹性是不是会更好?
相对青啤和华润,过去几年成长性更快的重庆啤酒则大幅下跌,较2021年7月高位回撤55%。主要逻辑之一是重啤依靠乌苏在攻东部市场,受到宏观经济疲弱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其实,啤酒行业相对白酒整体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第一,单价很低,就像疫情对于低端白酒冲击不大。第二,疫情政策优化后,消费场景恢复,虽然是弱复苏态势,但还是比去年要好一些,啤酒业整体还是受益的。
在市场对于宏观经济悲观预期扭转之前,消费板块整体会保持疲弱态势。但啤酒会更有韧性一些,对青啤和华润可以乐观一些。当然,一旦经济悲观预期扭转,重啤可能会是更好选择。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