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 支付宝花呗竟然收集通话记录! 网友称吓得赶紧关了

支付宝花呗竟然收集通话记录! 网友称吓得赶紧关了

2017-07-06 13:57  来源:新华社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新华社

  通话记录、户籍、社保,花呗都要收集?

  花呗回应实际采集的信息范围要“远小于此”,专家称违反必要性原则

  仅仅只是用了“蚂蚁花呗”,你的户籍信息、社保参保状态、公积金缴费情况、通话记录等个人数据都可能被收集。

  6月30日,“蚂蚁花呗”宣布改名为“花呗”,并更新了用户服务合同。新合同规定,用户同意并授权花呗收集上述用户信息,此举引起了网友热议,有人称“吓得赶紧关闭了花呗”。

  针对质疑,7月3日,花呗再次修改了服务合同,之后在官方微博回应,通过采集用户信息降低风险系行业的常规手法,并称实际采集的信息范围远小于此。南都记者发现,较此前版本,最新服务合同表述相对笼统。对此,专家表示,如果目前业务不需要匹配这些数据而要求用户授权,则违背信息收集的必要性原则。

  起因:收集通话记录吓坏网友

  近日,一篇名为《支付宝<花呗>新版合同,让人不寒而栗,都要搜集“手机通话分钟数了”》的文章在网络上迅速发酵。

  文章贴出6月30日生效版本的花呗合同中关于信息类型和信息分享的条款,并称“为了搜集个人信息,支付宝要搜集个人手机号码的余额、通话对象、通话分钟数了”。

  据南都记者了解,花呗是阿里旗下蚂蚁金服推出的消费信贷产品。申请开通后,用户将获得500-50000元不等的消费额度,并在消费时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

  南都记者注意到,6月28日,支付宝在官网上发布了《花呗用户服务合同》条款调整公告。调整公告称,为了更加规范地收集、使用、分享、保护花呗用户的信息,对信息条款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新的合同在2017年6月30日正式上线,并于当日生效。落款为重庆市阿里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商融(上海)商业保理有限公司。

  这份6月30日生效的服务合同中,引起较大争议的用户信息包括用户的户籍信息,社保参保状态,往来通讯号码、通话时长等通话详单信息,以及银行刷卡时间、地点、开立信息、账户余额、流水信息。

  也就是说,从户籍、工商信息,到社保、公积金,以及通话记录、银行用卡信息等,用户都需要同意并确认授权。这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用户称,“吓得赶紧关闭了花呗”,还有人表示,“这么下去,以后你的所有隐私都会被所谓的大数据利用,后果是什么,现在想想都不寒而栗”。

  调整:不到一周两改服务合同

  南都记者注意到,不到一周,花呗再次发布了调整公告,称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花呗用户服务合同》部分条款进行了优化。7月3日,新上线的《花呗用户服务合同》正式生效。

  南都记者发现,较6月30日发布的版本而言,现有版本关于信息收集类型的描述较为笼统。

  比如,6月30日生效版本的4.2.9条详细列出收集信息类型为“社保参保状态、缴费额度、缴费年限、缴费单位等”,而现有版本的4.1.5条则用“社保信息”概括。

  此外,现有版本未再提及旧版中需要收集的用户财产信息、户籍信息和通话信息,并在第四条“信息收集、使用、共享”的开头写道:“请您理解,如果不收集您的一些必要信息,服务商将无法客观判断您的履约能力和意愿,也无法履行法律或监管要求服务商必须履行的一些法定义务。”

  7月4日下午,花呗官方微博“蚂蚁花呗”就此事作出回应。

  花呗称,采集此类信息是为了了解借贷人的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等信息,更好地做出是否借贷及借贷额度的判断,并称实际采集的信息范围要“远小于此”。

  花呗进一步解释,相关业务人员以将来出于风控安全或优化服务的需要,可能会扩大信息采集范围,为避免到时再次打扰用户为由,把一些将来可能采集的信息一并在6月30日上线的版本中具体列出。并称现有版本已经对合同条款进行了相应优化。

  专家说法

  连银行贷款都不采集社保信息和通话记录

  对此,多位专家向南都记者表示,花呗此举可能违反个人信息收集的必要性原则。根据6月1日施行的《网络安全法》规定,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需要遵守合法、正当、必要性原则。其中必要性原则是指,收集个人信息与所要提供的服务相关,或是为了改进服务。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麻策告诉南都记者,如果花呗目前的业务不需要这些数据而去收集,则违背了上述原则。“不能以目前的规则大,实际收取小来做说明。这种理由很牵强。”

  南都记者发现,无论是花呗官方回应,还是合同现有版本,都并未排除收集这些信息的可能性,只是采取了更加笼统的表述方法。从花呗的回应看来,尽管目前实际采集的信息范围远小于6月30日版合同中列举的范围,但不排除随着花呗的业务需要,收集范围扩大到一些现在看来“过度收集”的信息。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则明确表示,从花呗采集的信息范围看,其中部分数据不是必要的,特别是社保信息和通话记录,“即使银行贷款也未收集这类信息”。

  一位不愿具名的高校法学院老师也持类似观点,她认为,从个人信息收集的比例原则出发,通话数据与服务完全没有关系。手机余额、财产等虽然有关,但考虑到个人信息保护,也没有必要采集。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