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李迅雷:应增加股票等权益类资产配置 降低房地产配置

李迅雷:应增加股票等权益类资产配置 降低房地产配置

2017-05-22 17:23  来源:澎湃新闻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澎湃新闻

5月21日,在由中泰证券主办,恒生电子等联合主办的FOF私募峰会上,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这轮金融监管未必会导致泡沫消灭,可能只是“稳泡沫”。未来,居民应该增加对包括股票、基金等在内的权益类资产的配置。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李迅雷认为,目前中国大陆居民财富中权益类资产占比太低。虽然近年来理财、信托等产品出现使得居民资产结构多元化发展,但房产、存款等仍是居民财产中占比最重的部分。李迅雷认为,应该增加权益类(如股票、股票型基金等)、固定收益类(如债券、债券型基金等)资产的配置,降低房地产的配置。

在峰会上的主题演讲和媒体专访环节,李迅雷谈到了关于经济、泡沫、资产配置、楼市、股市等几方面的看法。

投资机会上,李迅雷认为,2017年市场将存在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同时未来应该更加注重价值投资,需要选择估值水平相对合理的资产进行配置,资产配置方面,看好大消费。

谈经济:未来可能没有通胀

经济方面,李迅雷认为,中国未来可能没有通胀了。此前,由于整体经济处在弱复苏中,市场担忧中国今年会面临很大的通胀压力。而从世界范围来看,今年美国和欧洲通胀均低于预期,而在中国,市场未曾想到猪肉会出现大幅度的下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起不来。

李迅雷指出,外部因素对中国影响不算太差,而从内部因素来看,中国经济出现产能过剩、消费增速放缓、GDP有下行能力等根本问题在于人口老龄化。一方面,近20年来,劳动人口增速上升,但人口抚养比例在下降,将带来经济增长难以继续的问题;另一方面,2020年后中国劳动力减少或使经济增长出现减速。

5月20日,李迅雷在其个人公众微信号发表文章称,2010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步入中速增长的分界岭。

李迅雷5月21日解释称,中国在中速增长以后低速增长是一个大的趋势,这是个不可逆的、并且是人口现象,“通过高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这个是短暂现象,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第二个因素,在李迅雷看来,是因为稳增长。“要实现我们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所以说要加大投入,但投入边际效益是递减:我们的经济学原理,经济边际投入线递减,没有一个是递增。通过投资拉动的模式得到的经济增速肯定是往下走。你投资哪怕再增加,经济也会往下走。所以我们目前能够稳增长以付出巨大的代价来实现。”

谈泡沫:去杠杆面临两难

在李迅雷看来,稳增长带来了包括债务上升、企业杠杆率上升、资产荒、货币超发等问题。而加强金融监管,核心原因就在于前期大量的投入所带来的效果是有限的,但与此同时却催生了货币增量“大得惊人”、催生了金融业的“过度繁荣”。

“包括我们金融证券行业发展也是非常迅猛;银行业更是如此,去年银行总资产规模增加了好几倍。靠投资拉动必须有银行支持、必须要发债,但是这些钱流不到实体经济,又到金融领域,使得金融泡沫显现出来。”

李迅雷称,“泡沫其实是无孔不入的,就像水一样,这个地方有泡沫,另外一个地方肯定也有泡沫,包括我们的债券市场同样也有泡沫”。

不过,李迅雷并不认为有泡沫,就必须破。“目前来讲如果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不会让泡沫消灭,因为监管防范爆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刺破泡沫就是诱发危机的爆发,这个是一个悖论,如果不让泡沫破灭,又可以持续,势必导致监管力度可能还是有限,这也是我们目前在处理这样一个金融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问题面临诸多的难题,这也是两难的问题。

李迅雷认为,今年泡沫不会破,但并不能排除未来一定不会破。

“因为泡沫破了等于又要出现危机,一轮危机下来,经济负增长了,那我们2020年的目标怎么去实现?2020年肯定是节点。”李迅雷称,所以从目前来看,GDP稳增长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监管当然是希望既能够去泡沫又能够稳增长,但这两个目标过去那么长时间都没有实现,都是为了稳增长而去不了泡沫。”

现在解决方式在李迅雷看来,就是“稳泡沫、稳杠杆”。

从短期来看,李迅雷认为货币超发的趋势很难改变,资产荒也依然存在,而这轮金融监管并不会导致泡沫消灭,前提是稳中求进,还是要稳住杠杆。

“泡沫稳住就不错了,政府的杠杆率水平还会继续上升。”李迅雷指出,企业杠杆率水平如果略有下降、居民的杠杆率水平稳住,基本上也能维持目前的经济现状,2020年之前基本还能维持稳定。

“稳中求进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了。过去我们讲稳中求进是讲经济领域稳中求进,目前全面稳中求进,很多改革要建立在稳定基础上。这个稳是两个含义:一个是经济要稳,第二是金融要稳,两个必须得稳。对金融监管加强,我前面讲到为什么要加强金融监管,因为金融规模过大,有脱虚向实的现象,不能让泡沫扩大,不能让杠杆上升。”

当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始终存在。

“任何一个国家去杠杆能去掉都是通过危机,也就是硬着陆的方式来去杠杆的,所以我觉得这恐怕是一种被动的去杠杆方式。但什么时候爆发很难预测。”李迅雷说。

谈资产配置:应该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大陆居民财富中权益类资产占比太低。

李迅雷在主题演讲中指出,虽然近年来理财、信托等产品出现使得居民资产结构多元化发展,但房产、存款等仍是居民财产中占比最重的部分。

对此,李迅雷认为,应该增加权益类(如股票、股票型基金等)、固定收益类(如债券、债券型基金等)资产的配置,降低房地产的配置。

其中,李迅雷提及,相对国际定价的资产来看,国内定价的资产泡沫更大,因为货币超发,导致国内资产被大量配置,因而导致国内资产的价格相对来说泡沫较高;而西方的“游戏规则”更统一,即寻求价值、寻求成长,泡沫相对较小。

不过,受现在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影响,如将市场中通过制度套利、监管规则套利的机会堵上,中国市场中过去不受追捧的公司可能会有估值提升。

在资产配置方面,李迅雷建议:1.配置金融资产;2.配置具有国际定价的金融资产,如港股、黄金等;3.配置国内定价的、被低估的资产。

谈楼市:长期来看房价不乐观

楼市方面,李迅雷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对未来房价不乐观。

李迅雷分析称,人口拉动房价的主要是发生在2010年之前,2010年以后主要拉动房价的因素是货币,“因为货币的超发引发了房价的上涨,资产荒推动的。”

而由于人口的因素,李迅雷认为,站在2017年的时点来看,人口因素对房价来说可能更加负面了,“就是我们现在人口流动性在减弱,这样对房价的需求可能会进一步下降。所以说这从长期来看是不乐观的。”

李迅雷同时认为,现在来看,很多地方的房价上涨可能是一种“补涨”,而5年以后,房价可能会大幅下跌。

不过,李迅雷表示,房价可能会在2020年左右出现回落,并不是这两年就出现回落。

在主题演讲中,李迅雷指出,房地产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一个表述,一个是房子不是用来炒,是用来住的;第二个是要防止房价大起大落,不能炒了,价格不能大幅回落,大幅回落也会带来金融风险。

“先对政策理解一定要恰当,不能误读目前的政策。监管虽然说加强,但是有一个前提不让泡沫破灭,要稳增长。这是很大前提,所以稳中求进。”李迅雷强调,从人口的影响来看对未来房价不乐观,但不是对近两年的房价不乐观。

谈股市:今后的套利机会一定会减少

股市方面,李迅雷认为,中国股市进入到一个新价格投资时代。

李迅雷指出,中国股票在过去二十多年,市值越小,含权越大,而现在由于对借壳上市的限制,原先有资源优势的公司,将来其资源在贬值,相对来讲,原先没有资源优势的企业,属于价值投资类,或将得到追捧。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就在不断减少套利机会,如果这个社会一直存在非常多的套利机会,这个体制是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社会今后的套利机会一定会减少,对于有些物有所值价值投资,那类的企业相对来讲有了投资的机会。”

李迅雷认为,中国A股估值方法也经过很多年的变化,十年前是创造价值投资,十年以后的现在又开始创造价值投资。不同的是,十年前中国进入到重化工业时代,当时拉动中国经济是三大要素消费升级、世界工厂、重化工业化;而现在经济往下走,之所以看好价值投资是因为金融监管的加强。

“这轮即便金融监管再严厉,我们的货币存量、居民可投资数量依然是非常大。在这种背景下,大家还是得配置资产。既然套利机会没有,即便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市场永远还是存在机会。这个机会恐怕跟十年以前又有一点类似,但是跟几年前不一样。”

其中,李迅雷看好消费领域。

李迅雷认为,应该把握好结构性的机会,既然经济本身是下行趋势,而且不会大幅下行,所以结构机会还是存在。

“比如说消费领域。消费跟居民收入增速是相关,现在整体下降,居民收入增速比GDP增速还要低。像家电行业、家居行业、家庭装修等等,跟我们楼市去年买了那么多房子,都需要有装修、都需要有相关的配套,就有这个机会了。”

而汽车行机会不多,因为一方面汽车更新换代是周期性,现在三年更新换代已经完成;另一方面车购置优惠政策减弱了。不过,李迅雷认为奢侈品消费值得看好,“因为茅台价格上涨也是跟消费相关,茅台价格跟房地产投资增速之间有相关性,我们发现只要房地产投资上升,茅台价格就会上涨,消费量会上升,我从2010年开始跟踪的数据,包括整个奢侈品消费都会上升,为什么?在这轮加杠杆过程中,高收入群体收入增加是比较快,因为资产价格上涨了,这就是在结构性机会上面,我觉得还是存在的,当然跟消费升级也是相关的。”

创业板方面,李迅雷认为,创业板这轮上涨,持续了三年时间,2016年后这些高成长的股票慢慢有比较差的表现。“我想一定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不用担心,我觉得任何成功转型的经济体都是以经济下行为特征的,中国也同样如此。”

标签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