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发布报告称,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通州副中心建设加快、老城更新改造推进等,新北京已在路上,新首都呼之欲出。新版城市规划突出减量发展,确定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其中要求2020年及远景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从当前2921平方公里减少至2030年的2760平方公里。新总规送审稿提出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这与3月末公示草案的“一主一副两轴多点”明显不同,“一核”、“一区”的涵义有待公布。其中“一核”有可能指中央政务区。“多点一城、老城重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思路,“一城”指雄安新区,老城重组或指中央政务区。建议关注新首都新北京主题投资机会:生态环保、交通基建、地产等。
新版城市规划突出减量发展,确定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其中,在人口总量方面,要求2020年及远景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在生态控制线方面,在统筹整合山水林田湖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将北京约16410平方公里的市域空间划分为生态控制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要求生态控制区面积2020年约占市域面积的73%,2030年提高到75%左右。在城市开发边界方面,要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在当前2921平方公里基础上,到2020年减至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0年减至2760平方公里左右。
在之前规划中,北京市提出的人口控制目标被快速超过,除低估人口增长趋势外,在早期还存在对非普查年份常住人口总量把握不准的统计问题。1983年《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设定的2000年常住人口1000万人左右的目标,仅仅在三年后便被超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设定的2000年常住人口1160万人目标,在1995年被超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设定的2020年常住人口1800万人目标,在2009年被超过。2011年以来,北京市逐渐建立完善了覆盖短期流动人口的实有人口统计体系,人口数据质量明显提高。2014年习近平同志北京讲话以来,北京开始进行大力人口调控,近几年常住人口增长趋势明显放缓。
在城乡建设用地方面,北京市“十三五规划”要求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2800平方公里以内,新版城市规划有所放松,调整到2860平方公里。并且,需要注意的是,从土地利用分类看,城乡建设用地包括城镇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等,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减少并不必然意味着城镇建设用地的减少。
在空间结构上,新总规提出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在3月末公示的规划草案中,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为“一主一副两轴多点”,其中一主为主城区(城六区),一副为通州副中心,两轴为中轴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指门头沟、房山、顺义、大兴、亦庄、昌平、评估、怀柔、密云、延庆10个周边城区。当前“一核”、“一区”尚未公布其明确涵义,“一核”可能有两个理解:其一,或与京津冀规划提出的“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相同,指代北京这一核,强调疏解非首都功能;其二,或可能是指中央政务区。“一区”或可能指北京新机场地区等类似的区域。
任泽平此前的报告中指出,“多点一城、老城重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思路,“一城”指雄安新区,老城重组或指中央政务区,否则不可能与被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并列成为中央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思路。2012年以来,通州副中心定位经历了从城市副中心到行政副中心,再到城市副中心的转变;规划建设通州副中心与雄安新区同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通州副中心建设加快、老城更新改造推进等,老城重组日趋成熟,有望提上议事日程。中央政务区范围可能以东西城为主,并调整加入部分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