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果 成都报道
到2020年,四川省经济总量目标为4.2万亿元,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目标比2012年翻一番。
5月22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开幕,王东明代表中共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提出,下一个五年,四川省的主要任务是推动经济强省建设。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霍伟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次四川党代会提出的上述目标,是基于四川省的现状而为,经济强省的目标不仅表现在GDP指标上,更重要的是区域协调发展,而非仅成都平原经济区的一家独大。
协调省内经济平衡发展
王东明在作报告时称,未来5年四川省的发展目标是:“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保持高于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具体指标方面,到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4.2万亿元,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并努力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全面开发开放上走在全国前列。
就经济目标而言,霍伟东称,四川省拟定的上述目标较为谨慎。
首先是2020年四川省GDP4.2万亿的目标,与2016年初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致,“而即使是到2022年四川省要在2012年2.39万亿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4.78万亿,从现在起每年GDP增速确保达到7%即可实现。”霍伟东说。
“2017年四川省的GDP增速目标为7.5%,在接下来几年进一步调低GDP增速目标,可以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他说。
进一步讲,霍伟东认为,本次党代会提出的“经济强省”,并非单独表现在GDP的指标上,而是注重整个四川省的经济协调发展,并非仅成都平原经济区的一家独大。
“四川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以成都为主的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总量较大,与其他经济区的差距过大,对于四川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不利,因此接下来的工作中,协调各个经济区的发展是关键。”他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四川省2016年发布的《五大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对四川省各个经济区的经济目标有详细规划。
其中,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是经济增速保持7%以上,2020年经济区经济总量达到2.68万亿元。川东北经济区2020年的GDP目标是6900亿元;川南经济区2020年的GDP目标是7500亿元,攀西经济区为3100亿元,川西北经济区则确定了7%的年增速目标。
如果按照上述目标计算,到2020年,四川省经济总量目标将为4.43万亿元。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称,五大经济区的数据是五个经济区预计数的简单合计。而在实际执行时,不仅要看经济增速,还要看物价指数,同时与产业结构相关。
“这三个因素都存在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提出的目标值,是希望经济发展向着这一目标迈进,实施的结果完全有可能超过这一数值。”盛毅说。
强调“农业大省”地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本次党代会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得到特别强调。
王东明在报告中谈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说,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必须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表示,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通过多年的努力,农业发展基础得到了强化,特色产品和经营方式都有很大的变化。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经济强省中,在脱贫攻坚中,农业的作用仍然非常重要。
王东明在报告中还表示,要突出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重点任务,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中央此前对四川的一系列表态,均是希望四川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农业强省,因此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就是根据四川农业基础,要承担的功能而确定的。“盛毅称。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霍伟东说,强调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并且将在“十三五”时期注重农业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是需要依靠农村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实现本次党代会提出的“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同时,王东明在报告中,还强调了要坚持农业农村改革主攻方向不动摇,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
对此,霍伟东认为,“在强调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农业的发展实际上将更加依靠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简单而言,工业和服务业进步将推动农业和农村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