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布局“互联网+医疗+金融”的*ST运盛(600767),一不小心就在外延收购的路上“踩雷”。
5月23日晚间,*ST运盛披露哲珲金融(于2016年收购)日前向司法机关报案,后者实控人之一张金如因涉嫌快鹿集团集资诈骗案件而被司法拘留;同时,哲珲金融法定代表人郭虹因担心牵涉张金如案而远走香港,并带走了公司至少1000万元资金。
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ST运盛对哲珲金融的这笔投资已告失败。一方面,随着P2P行业公司估值的下降,上述投资的公允价值已经下跌。2016年期末,已有专业评估机构对哲珲金融重新估值,计提了相应减值准备620万元。另一方面,实控人有的涉案有的出走,也使哲珲金融陷入“群龙无首”状态。
记者从哲珲金融旗下的主要平台合拍贷看到,平台已于5月22日发出暂停运营公告,其中指出,“针对目前公司出现部分逾期情况,公司对现有资金、资产、债权、债务进行了封存盘整,目前做出暂停运营公告,对于投资人的本金暂停处理……平台已经暂停项目发标,同时对于已发出的所有项目的资金状况进行盘点,梳理现有平台账目。”
*ST运盛对哲珲金融仅系财务投资,以获取中短期财务价值为目的,并不会参与哲珲金融日常经营管理。该案例至少可以折射出上市公司财务投资三大律条。
首先,“事为先”与“人为重”缺一不可。
这笔投资中,*ST运盛对两者的把握都难言到位。“事为先”方面,收购洽谈与敲定之际,正是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阶段,行业亟待监管规范,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大思路下,国家对P2P行业监管严格化趋势成形,不少互金企业面临阵痛,而*ST运盛显然缺乏对行业的深刻洞察。
“人为重”更是应该汲取的教训,早在2016年,就已有媒体对哲珲金融实控人或涉快鹿集团风波进行了报道,而*ST运盛对“人”的忽视,尤其是对实际控制人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复杂性防范不足,直接导致了踩雷悲剧的出现。
其次,需高度重视公司治理。根据哲珲金融向司法机关报案全文,哲珲金融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诸多漏洞。
例如,2017年5月19日,郭虹只是通过微信方式,便可以对财务作出指示,要求其做个过账手续,让财务将募集的资金669万元(入账企业为公司旗下企业中鑫汇通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打给她,她再打回来;并利用职权压迫,使财务最终转款。
对于中国部分民营企业来说,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缺乏有效权力制衡和公司合理治理的情况,上市公司在进行投资或并购时,尤其在无法参与被投企业日常管理的情况下,须对此高度重视。
再次,长远谋划须与尽调到位相结合。虽然此笔仅是财务投资,但*ST运盛的筹谋不可谓不长远。2016年收购哲珲金融时,*ST运盛认为双方合作前景广阔。
根据公开资料,*ST运盛当时计划是,入股哲珲金融,将激发哲珲强大的互联网金融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大医疗、大健康产业升级的助推器;而在未来,*ST运盛还可以围绕云端saas技术,与哲珲金融共同提供医疗供应链及场景消费金融产品,全方位完成互联网医疗布局,形成互联网+医疗+金融的新生态。
但美好的愿望最终成为奢侈的空想,主要还是与投前的尽职调查和投后的投资管理没有做到位密切相关。可见,长远谋划与尽调到位如同车之双轮,任何一方的轮空,都会导致航向的偏离,甚至跌入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