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华龙一号’国内外四台示范工程进展有序,各关键工程节点均按期或提前实现,是全球唯一按照计划进度建设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工程,我们有信心打破首堆‘必拖’的魔咒。”俞培根表示,“华龙一号”的设备共计有6万多个台套,生产、设备、组装涉及上海、四川等28个省市,53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参与了项目的研制和建设。“华龙一号”的装备国产化率可以达到85%以上,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等核心装备,代表着我国制造业的先进水平,也保证了“华龙一号”的安全性、先进性、成熟性与经济性。
按照《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运行核电装机力争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俞培根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存在一定的空间。在“华龙一号”示范项目进展顺利的前提下,中核集团也做好了批量化建设的准备。
近年来,“核电出海”始终是市场关心的话题。俞培根表示,随着“华龙一号”海外工程——巴基斯坦卡拉奇两台核电机组的落地建设,“华龙一号”已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名片。目前中核集团已经与阿根廷、英国、埃及、巴西、沙特、阿尔及利亚、苏丹、加拿大、马来西亚等近20多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近期,中核集团又与阿根廷核电公司签署了关于阿根廷第4座和第5座的核电站的总合同。至此,中核集团出口海外的核电机组增加到了8台。
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有超过70多个国家已经或者正在计划发展核电,到2030年计划新建机组超过200台。我国“核电出海”将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
俞培根说,以“华龙一号”为“走出去”主体技术路线的话,在技术方面有一定优势。中核集团也已具备了国际化经营的条件,已形成了自己的核电品牌(大堆为“华龙一号”,小堆为“玲珑一号”),“双龙出海”也已迎来了多个国家的合作意向。
按照目前中核集团在国际上已经出口的核电机组来看,每一代核电机组可直接带动的产值大概是300亿人民币左右,相当于30万辆汽车的价值。以60年来计算,单台核电机组全寿期可以直接带动超过1000亿人民币的产值。
中金公司电新行业研报观点认为,未来3年也将是国内核电核准开工建设高峰期。电力新能源研究人士普遍认为,“华龙一号”将带动核电设备制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