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年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直逼贷款基准利率现象引起关注。数据显示,银行间市场1年期Shibor于5月22日首次突破4.30%,随后持续走高,昨日报4.33%,与目前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4.35%十分接近,这被认为是银行负债成本与放贷收益“倒挂”的危险信号。甚至有城商行人士指出,即使分支网点不断提高存款利率,银行信贷收紧也将日趋严重,而受制于金融脱媒、利率倒挂、季末考核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房地产及各类工商企业都可能陷入“贷款荒”。
市场这一担忧虽有一定道理,但事实上,历史上一度出现过的所谓“贷款难”,其实多缘于行业政策或行政调控等阶段性因素,形成上述局面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所谓存款减少或银行间市场利率走高;另一方面,国内存款类金融机构规模大小、网点多寡等情况各异,其在吸存揽储、同业资金获取等方面“痛点”各不相同,对信贷的影响也不能“一刀切”。中国利率市场化推进已有数年,因此要判断会否出现“贷款荒”,还得另找原因。
央行2017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93万亿元,同比增加2268亿元;同期人民币贷款虽同比少增,但仍是历史同期次高,总量较大。央行认为,受票据融资利率持续上行影响,3月非金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上升0.23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55%仅较去年末微升。这显示,今年一季度并未出现贷款难。
不过也应注意,今年3月末,1年期Shibor利率仍稳定于4.20%水平,但自4月19日开始升破4.21%,随后在22个交易日内连续上涨,直至昨日逼近贷款基准利率4.35%。而从历史上看,该利率在2014年末一度居于5%高位,2015年年中回落至3.42%,2016年末又开始上涨至今。
从时间窗口的对应来看,这似乎与银行表外理财于2017年一季度宏观审慎管理体系(MPA)考核时正式纳入广义信贷相吻合。MPA考核最关键的是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考核失利将影响银行的法定存准率,或是增加其获得央行常备借贷便利(SLF)的成本。Shibor、质押式回购利率等市场资金价格,会受到相关影响而波动,但无法直接制约银行的放贷操作。
记者观察到,相比1年期品种而言,流动性更优且更具指标意义的隔夜、7天期等Shibor利率,5月上旬已开始出现明显下行,昨日分别降至2.61%与2.84%附近;同时,对应金融市场负债端的同业存单收益率,近日也明显趋于平稳。可以说,随着近期强监管等不可预期因素的影响减弱,股市、债市等市场情绪正趋于好转,“贷款荒”担忧也将逐渐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