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赴考场。
5月27日,长达一年新三板金融企业的自查整改宽限期正式迎来收官。
但正如市场所预期,并非所有类金融企业都能如期按要求披露自查结果,而这在股转系统《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 》(下称通知)提出的八项细化要求的私募领域里,表现尤为突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股转系统公告统计发现,截至5月27日,仅有12家新三板私募机构发布了是否符合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通知新增挂牌条件的自查报告;而按照GICS行业分类,仍有包括硅谷天堂(833044.OC)等不少于11家私募管理人尚未披露自查报告。
业内人士认为,部分私募机构可能会索性选择被动摘牌;不过也有一些私募机构则选择了在5月27日当天“临场交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包括拥湾资产(834606.OC)等在内,至少就有不少于4家新三板私募机构赶在5月27日的大限日之前发布了关于是否符合金融类企业通知的自查报告。
从部分企业的自查结果来看,通知所提出的管理规模或成为部分私募机构的拦路虎,而一些私募机构是否会就此摘牌或如何处置,也将有待于监管层的进一步安排。
3家机构“临场交卷”
一年前的5月27日,股转系统在通知中为私募机构提出的管理费及业绩报酬需占收入80%以上等八项要求,仍然在发挥着余威。
距离股转系统下发通知提高金融类企业挂牌标准满岁后的最后一天,4家新三板私募机构及其主办券商仍然选择了按要求披露了自查、核查报告。
需要注意的是,去年至今完整提交自查核查报告的挂牌私募数量只有11家。业内人士据此认为,上述3家私募机构踩点交卷绝非偶然。
“不少私募机构显然还不满足要求,或者在满足要求的过程中一直存在拖延,但是大限日又临近了,所以加班加点地在最后一刻提交报告也成为了一种现象。”5月31日一位参与某私募机构有关类金融要求核查的券商人士称。
4家“踩点”交卷的私募机构中,3家机构分别是证券私募机构——银纪资产(834904.OC)以及股权投资类私募机构——拥湾资产、苏河汇(834401.OC)。
按通知要求,挂牌私募机构和主办券商需要双双提交自查报告与核查报告;而同样在5月27日披露自查报告的浙商创投(834089.OC),其主办券商浙商证券在更早前的2017年一季度末就已披露了核查结果。
“这个和券商、公司之间对于这个自查核查的理解、态度有关系,可能一些券商都希望尽早反馈,但挂牌私募则想再等等。”上述参与核查的券商人士称。“甚至存在有的挂牌私募的券商早早进行了核查,而挂牌私募一直不披露自查的情况。”
面对是否履行新三板私募机构自查、核查要求的矛盾,一些业内人士也颇感无奈。
“因为之前新增要求的口径是比较严格的,许多类金融企业也不知道怎么办,不少私募可能也没太在意,所以就一直拖着。”5月31日中泰证券一位新三板业务人士表示,“这也是一些公司没法也没有提交的原因。”
亦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失去行业所觊觎的“LP份额转股”功能后,多数私募机构也对新三板失去了兴趣,因此是否满足要求也变得“无足轻重”。
“其实私募机构挂牌新三板很大程度上是想模仿九鼎的LP份额置换股份的模式,但目前这种套路被叫停了,私募机构对新三板的期待也越来越有限。”5月31日北京一家排名前十的私募机构市场总监表示,“所以不少机构可能也把这个事索性不关心的放在一边。”
“弃考者”之选择
按通知要求,股转系统对于不满足要求的私募机构的处理是有着清晰预期的,那就是摘牌。
“不符合新增挂牌条件的第一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和第八项的,应当在本通知发布之日起1年内进行整改,未按期整改的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将予以摘牌。”通知曾强调。
有接近监管层的券商人士透露,目前监管层内部也在就存量挂牌私募机构的界定、处置方案进行讨论;而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相关私募按通知被摘牌的概率仍然较高。
“之前已经明确过对不满足几项规则的要予以摘牌了,如果这时候再开口子,将会让监管政策的威信大打折扣。”上述参与核查的券商人士坦言,“而且这也是对一些尽量满足监管要求私募机构的不公平。”
面对金融类企业的严格监管预期,踩点交卷的苏河汇选择了放弃私募业务;其在自查报告中称会将其直接管理的私募基金转让,且已于3月份提交了私募管理人注销申请。
“这是保住新三板壳的一种方式,说明公司还是比较看中这一块和整个三板市场的预期。”前述中泰证券人士称。
与之不同,不满足管理规模要求的拥湾资产则做出了类似承诺的表达,称2017年下半年将于上市公司共同发起产业并购基金,而在挂牌私募机构整改期结束后,股转系统允许私募机构适度再融资,加之其自有资金对外投资获取的收益,其“规模会实现迅速扩张”,并在未来三年规模将符合监管要求。
事实上,拥湾资产和监管要求的标准相差甚远。根据通知要求,股权投资机构的年均资产规模须在50亿元以上,而截至去年底,拥湾资产的实缴管理规模不足5亿元。
“这种承诺和自查结论很有可能意义不大,而且可能也是一种形式上对自查要求的满足。”上述中泰证券人士称,“因为50亿元已经明确了是对最近3年这个时间点,你如果说未来三年或是以后三年,显然是答非所问。”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私募机构在“答考”途中选择了放弃并另寻他路。
例如合晟资产(833732.OC)的主办券商早在去年通知下发不足一个月时就出具了核查报告;而后市场却迟迟未能迎来其自查结果。
这期间,合晟资产还计划通过杠杆收购一家期货公司的方式来试图实现其向非私募机构的转身。年初,合晟资产宣布拟从中路股份(600818.SH)等股东手中以3.1亿元价格购买瑞龙期货的全资控股权。
但截至如今,该筹划也尚未完成,面对着即将到来的5·27大限日。5月12日,合晟资产最终公告宣布摘牌。
“如果是现金收购期货公司,那么挂牌对它的意义也十分有限,相反还容易被困住手脚。”5月31日一位接近瑞龙期货人士称,“摘牌并不意味着合晟资产就会放弃对瑞龙期货的收购,这个运作很有可能摘牌后再进行,反之运作期货公司再进行挂牌,反而是符合监管要求的,因为期货公司毕竟是个持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