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企“混改”的重要手段之一,多个省市近期正在密集推进所属国企的员工持股计划。
自5月起,包括四川、山西等在内的省市地区,均透露出推进国企员工持股的计划,并以此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推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省市已有20余个。
值得注意的是,国资委日前还表示,十户央企子公司作为首批试点,目前正在稳妥有序开展审计评价、确定外部非公有资本股东等工作。这意味着,中央推动“混改”的同时,员工持股这一方式也将加速推进。
6月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研究员冯立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企员工持股推进速度一直不快,且最大难点在于一级母公司层面的推动,但目前而言这一层面“都还没有这个动作”。
新一轮国企员工持股启动
自去年8月中旬国资委发布员工持股顶层设计方案至今,这一作为国企“混改”重要手段之一的改革方式,在近期有了明显加速的迹象。
在今年初上海市率先披露拟通过引入员工持股方式来推动当地国企的“混改”后,3月中旬,北京市国资委亦发布消息称,选定了新能源、生活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进行员工持股,试点则初步圈定北汽新能源、庆丰包子铺、正达坤顺等6家企业。
而进入第二季度后,更连续有山西和四川等省份宣布,将在各自区域内选取企业作为员工持股的试点。
其中,5月下旬山西就提出,要积极支持省属国企发展“混改”,利用好上市公司平台,推动企业上市,除引进战略投资者外,还鼓励各类资本参与“混改”和探索员工持股,优化国企股权结构。
此外上个月底,四川省国资委联合其它部门则下发了《四川省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实施意见》,这意味着四川国企的员工持股计划或将加速推进。
实际上,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个省份推动所属国企的员工持股计划,一些省市还制定出台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落实意见或方案,并明确了改革目标和时间表。此外,湖北、江苏、河南、福建和重庆5省市的进展则较快,一共确定了43户试点企业,正式启动员工持股首批试点。
不过,尽管近期各个省市在积极推动员工持股的计划,但冯立果认为却并没有加速的趋势,相反他认为此前这一模式的推动速度一直很慢。
“其实国企高管、中层干部、技术骨干最希望的就是有持股机会,这是能够体现其价值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限薪的大背景下,一些主要核心人员的价值得不到市场化的体现,员工持股会给予他们这种机会。”冯立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东北证券策略分析师陈亚龙则表示,国企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解决国企员工激励不足的问题,而员工持股的模式,将使得员工与企业利益绑定,从而直接提升国企高管、核心岗位和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经营活力,并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掘金概念有风险
随着全国各省市在积极推动所属国企的员工持股计划,投资者如何从二级市场上发现到投资机会,也备受关注。
对此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大部分国企都面临着如何有效激励骨干员工的问题,而这关系到国企改革能否有效率地推行下去。此外他认为,如果“混改”只是引入社会资本,但不允许员工持股,社会资本最终发挥的作用将很有限。
陈亚龙则表示,目前员工持股仍处于试点阶段,为了确保这一计划的成功率,树立成功案例,政策面选择试点企业时,将更倾向于优质企业,也即主业经营优良、盈利能力不错的国企。
正因此,陈亚龙认为,关注资产优良的国企,以及员工持股计划价格与现有价格倒挂的国企,是掘金员工持股试点的两个思路。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Wind资讯数据发现,在去年至今进行员工持股的逾230家上市公司中,目前出现“浮亏”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而从2014年A股出现首个员工持股案例以来,沪深两市发布这一计划的超300家上市公司,目前股价低于员工持股认购价的仍超过一半。
若再将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范围缩小至上市国企,则同样能发现并不一定能获得超额收益的预期。光大证券一份研报数据显示,其分析地方国企与央企发布的68个员工持股计划预案后发现,其中认购非公开发行类型的案例达55个,这些国企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虽然有绝对收益,但相对收益没有更显著,而与民企相比,其短期超额收益不如民企。
此外,除去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并不一定能带来超额收益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目前推行这一计划的国企,仍主要集中于二级乃至三级单位,真正触及一级母公司单位的案例,仍很少见。
冯立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资委对待员工持股计划的态度仍然谨慎,这也是一级母公司推动“混改”,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难度所在。
“我的看法是(实施员工持股)不建议采取一哄而起、扎堆的方式,应该看这个公司的条件是否成熟,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员工持股方案,根据每个公司的类型去做,而不是一刀切、扎堆效应、运动式的推进,这样一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冯立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