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6月9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5月CPI同比涨1.5%,预期涨1.6%,前值涨1.2%;PPI同比涨5.5%,预期涨5.6%,前值涨6.4%。
华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阳点评如下:
1、食品类价格继续下降,非食品价格上涨较快。食品价格下降1.6%,影响CPI下降约0.32个百分点。其中,鸡蛋、猪肉和鲜菜价格同比下降较多,降幅分别为16.8%、12.8%和6.3%,三项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6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3%,影响CPI上涨约1.84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5.9%,教育服务类价格上涨3.3%,居住类价格上涨2.5%,交通类价格上涨2.3%。食品类价格下降或许将会持续,而非食品类价格则可能继续上涨。最近由于城市房地产市场趋稳,所以居住类价格虽然上涨,但是城市CPI同比下降0.1%,农村下降0.1%,正体现出这一点。
2、PPI增速继续下降,显示价格无法传导到终端导致上游价格继续回落。从同比看,5月份PPI上涨5.5%,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37.2%,涨幅比上月回落3.2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27.0%,回落16.0个百分点;石油加工业价格上涨22.0%,回落5.5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7.7%,回落4.6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3.6%,回落2.2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7.7%,回落1.5个百分点。上述六大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4.1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74.5%。
3、PPI回落较快对企业造成较大压力,CPI的上涨或使货币政策更趋谨慎。从进口的数据看,目前内需确实较弱,比较符合PPI较快回落的事实。表明上游企业的价格增加并没有直接传导到下游,而是通过上游价格的回落回复新的均衡。而CPI的涨幅超过预期和前值,表明央行或许会让货币政策更加稳健。但是比较好的消息是此次CPI的上涨都是由非食品类价格上涨推动的,或许对于央行的决策不会真正产生影响。这些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来实现,例如医疗保健、教育等价格。从目前的情况看,更好的决策应该是通过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中的流动性,防止去杠杆过程中出现较大经济波动,同时通过财政政策提供除基建外的其他公共品,这对稳增长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