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基金公司频“踩雷”警示业界和投资人

基金公司频“踩雷”警示业界和投资人

2017-06-12 09:58  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中国证券报

    日前,国联安基金因所投债券违约起诉圣达威和华创证券,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也与他人因债券违约纠纷闹上法庭。基金公司频频“踩雷”警示业界和投资人,投资不能仅仅盯着收益。

  近年来,债券不能按时兑付利息和本金的违约现象开始增多。从基金“踩雷”案例来看,主要集中在两类:一是中小企业债,以其高票息吸引了诸多机构。而一旦公司违约,这种高收益就成了水中月,而且还要牵涉大量精力人力处理。比如,圣达威发行的一期债券票面利率高达10.2%。资料显示,国联安曾在2016年就提起过一起诉讼,索赔约3000多万元。后曾撤诉,而2017年再次提起诉讼,诉讼事实及理由、诉讼请求和金额均未有变化,由此可判断应为同一案。

  二是传统行业国企发行的债。比如去年的东北特钢债券违约案例中,华安基金就曾不幸中招。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末,华安旗下一只基金持有15东特钢CP001市值2021.20万元,占基金净值比例6.16%。2016年3月,在东北特钢正式违约后,华安基金随后公告称,基于东北特殊钢债券违约事实,评级机构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将发行人的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下调为C。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维持基金平稳运作,华安基金决定以公司固有资金购买基金所涉及的风险资产。也就是说,这个“苦果”由基金公司兜底,不会让基金产品承担亏损。

  这种做法,与货币基金出现大面积亏损时,由基金公司自掏腰包补足如出一辙。这也就是某种形式的“刚兑”,避免了事态的升级。

  但可以预计,这种由基金公司兜底的“刚兑”不可持续。

  此前“踩雷”的情况还只是零星发生,但随着债券违约案例越来越多,基金公司需要正视这一问题,因为即便是大公司,净资产也就10亿元左右,能力有限。如果是中小公司,一年净利润可能就几千万元,更不可能全都由自己硬扛。

  但无论是与发行人协商,还是提起诉讼,要想拿回本金,整个流程耗时颇长。上述已被法院受理的案件会如何进展,值得业界持续追踪。但总的来说,投资,真的不能仅盯收益,背后更要下工夫。


标签基金 行情 市场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