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过程中,四季度债市经历了牛熊交替,是新一轮牛市的开端。
3. 2012年四季度:基本面改善驱动利率调整,十八大会期利率下行
2012年7月12日公布的6月社融数据开始明显上行,由此确认5月社融见底,宽信用最终全面确立,叠加基建投资明显改善,经济回暖预期再度明确,长端利率开始回升。
到了2012年四季度,在前期政策的持续引导下,多项经济指标有所回升,PPI在持续下行1年后于2012年9月触底,并在随后数月持续磨底震荡。
2012年10月1日公布9月PMI开始回升,8月PMI底部确认,债市利率开启新一轮上行。
2012年10月12日公布9月社融数据修复斜率可观,进一步延续信用修复回升的逻辑。
2012年10月18日公布9月工增同比超预期回升,债市利率大幅上行。
2012年11月1日公布10月PMI数据连续回升至50以上,读数50.2。
2012年11月8日-14日为十八大会期,市场风险偏好发生变化,叠加当日股市大跌,长端利率出现阶段性下行。本轮下行开始于11月6日,持续至11月19日。10年国债收益率由11月5日的3.59%下行8.62bp至11月19日的3.50%。
2012年11月9日公布的10月通胀数据,9月PPI底部确认;同日公布10月工增数据持续超预期改善,债市利率逆势下行。
2012年11月13-19日,股市连续大幅下跌,避险情绪影响下,债市收益率快速下行。
2012年11月20日,避险情绪有所减退,债市收益率小幅上行。
12月1日,11月PMI公布,读数50.6,较前月延续回升。
4. 2013年四季度:熊市最后一跌,利率大幅调整
2013年7月,资金面持续性紧张,长端利率持续爬升。此时有机构因为票息配置价值而入场,但是熊市仍在延续。
7月19日,央行公告自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市场预期利率中枢整体上行,解除了长端利率上行的同期贷款利率限制。
7月19日和7月29日央行继钱荒之后再次发行央票,进一步引发市场对资金面的担忧。
10月18日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GDP超预期回升,9月CPI重返3%以上。
10月25日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相当于规定了贷款利率的下限,发布首日一年期LPR报价5.71%,进一步打开利率上行上限。
11月5日央行公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提到“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定力,精准发力,”进一步释放政策不放松信号,多头情绪进一步被击溃。
自11月18日开始,央行重新连续开展逆回购操作,市场资金面的担忧稍有缓解。
11月20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年内高位4.72%后,配置盘再度入场,配置力量驱动下,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从11月20日的4.72%下行36.1bp至11月29日的4.36%。
进入到2013年年末,资金面再次紧张,二次钱荒来袭,长端利率再度爬升,国开更为显著。
12月5日开始,央行停止逆回购操作;12月8日央行公布《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引发市场的担忧;
19日-20日央行分别两次通过官微发布消息称“我行已运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调节市场流动性,未来,将视流动性余缺情况灵活运用SLO调节市场流动性”“我行已连续三天通过SLO投放流动性”,充分发挥SLO在平抑短期流动性波动的灵活作用,有效引导市场资金利率下行。在此阶段,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12月4日的4.43%小幅上行至12月19日的4.60%。
进入2014年初,陆续公布的2013年12月工增和通胀数据均延续回落,长端利率正式进入震荡下行阶段。
2013年十年国债最高点位于11月20日的4.72%,配置力量驱动下,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从11月20日的4.72%下行36.1bp至11月29日的4.36%,10年国开债到期收益率从11月20日的5.7%下行16.32bp至11月29日的5.53%。国债提前国开见顶。
5. 2014年:牛市延续,利率下行
9月13日公布8月工增同比大幅回落,基本面走弱是驱动2014年9月长端利率开启下行的关键因素。
2014年9月18日和10月14日,央行两次下调正回购利率。
2014年11月22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2015年2月5日,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
多次降准、降息以及回购利率下调助推债市收益率一路下行。
6. 2015年:股灾驱动、信用乏力、货币宽松、牛市延续
2015年股灾以后,货币持续宽松。2015年8月25日,央行宣布降息降准,并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在资金利率下行的带动下,10年国债收益率从3.5%左右降至3.3%左右。后续至9月中旬在3.3-3.5%盘整。
9月末,受8月规上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以及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危机影响,在避险情绪与经济下行压力的推动下,10年国债收益率逐步下行至3.1-3.2%左右。
10月19日,三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回落,10年国债收益率再度下行。10月23日晚间,央行公告降准降息,后续10年国债收益率基本在3%附近盘整。期间IPO经历了重启与暂停,国债利率有所波动,但主线仍是经济低迷。
12月21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强调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会后10年国债收益率降至2.8%左右。
12月31日,12月PMI数据录得49.7,较上月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市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至2016年1月6日,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至2.9%左右。
2015年年中以来股债跷跷板明显,避险情绪叠加货币宽松驱动债市四季度持续走牛。
7. 2016年:政策转向、监管趋严、债灾开启
2016年10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称央行正在推进将银行的表外理财纳入MPA广义信贷考核,叠加前期公布9月通胀数据超预期回升,长端利率开始上行。
2016年10月28日,政治局会议确认经济向好,并提出“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政策转向防范资产泡沫和杠杆,由此拉开债券熊市。
2016年12月9日,公布11月通胀数据超预期。
2016年12月15日美联储加息落地。
2016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更重防控金融风险、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2016年12月15日之后,因为货币基金遭遇强赎,引发市场剧烈动荡,央行出售加大公开市场投放力度,叠加配置力量有所介入,长端利率较前期有所回落。
2016年12月30日,两部门对12月21日发布的财税140号文进行解读,市场情绪有所扰动。
2016年四季度利率最高点出现于12月20日的3.37%,随后央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叠加配置力量驱动,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从12月20日的3.37%下行36.24bp至12月31日的3.01%,10年国开债到期收益率从12月20日的3.93%下行24.6bp至12月31日的3.68%。事后看,这仅仅是熊市的开端。
8. 2017年:熊市最后一跌,12月票息绝对价值引致配置力量陆续进场
2017年9月30日,会前维稳央行公布定向降准,但是同时央行继续规范同业行为,引致长端利率在短暂下行后大幅反抽,市场恐慌,由此开启熊市最后一跌。
2017年10月15日,9月金融数据超预期,利率继续上行。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开幕,市场对会后金融严监管担忧加剧,叠加期间美债收益率走高,长端利率快速大幅上行。
2017年11月9日,10月通胀数据超预期。
2017年11月17日,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市场继续调整。
10年国债收益率一路快速上行至11月23日的3.99%,10年国开达到4.94%,票息绝对配置价值凸显,考虑宏观图景变化,配置和左侧机构陆续开始进场,随后利率小幅回落。期间,12月6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12月11日公布11月金融数据超预期等利空因素扰动,长端利率亦有所波动。最终确认10年国债阶段性低点在2017年12月25日的3.87%,共回落11.2bp。10年国开债则下行14.29bp至4.8%。
9. 2018年:信用收缩、贸易摩擦、货币宽松驱动利率下行
2018年9月30日,公布9月PMI继续下行,国庆假期最后一日央行宣布降准置换MLF。
2018年11月13日,公布10月社融大幅回落。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扣留,市场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悲观预期回升。
2018年12月30日,12月PMI公布读数49.4,低于50临界点。
2019年初,央行再度降准置换MLF。
2019年1月31日公布1月PMI延续低迷,这个过程中长端利率持续下行。
10. 2019年:四季度利率先上后下,全季走平,11月降息叠加摊余债基等配置力量带来年末惊喜
经过持续反复的中美贸易摩擦和包商事件超量流动性投放之后,2019年8-10月在基本面有所改善和中美贸易摩擦缓和的背景下,虽然有央行降准,但是资金面反而有所收敛,叠加提前批专项债带来供给压力担心和猪通胀引致CPI上行问题,债市再度展开调整,10月一度出现严重抛压。
10月31日公布10月PMI回落,市场情绪开始缓和。
11月5日央行超预期宣布下调MLF利率,引致债市再度走强。
11-12月经济与社融数据修复始终不及预期,债市维持小幅下行。
期间,2019年四季度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迎来第一波发行高峰,进一步助推长端利率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