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投稿专栏 / 课堂 / 热点 视频 / 战略 > 股票行情|补贴退坡、产能过剩、价格战

股票行情|补贴退坡、产能过剩、价格战

2022-12-30 10:36  来源:财经365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财经365

新能源的大时代才刚刚开始


2022年9月以来,新能源板块下跌幅度超过20%。

一方面是因为4~8月涨幅较大,部分投资者获利了结;另一方面是补贴退坡、产能过剩、价格战这三座大山压在投资者心头。

认为“新能源的大时代已经结束”的人,似乎不知道中国“30·60”双碳目标。2021年,中国碳排放超过105亿吨,约占全球的30%;中国消耗煤碳超过40亿吨,约占全球50%;中国发电8.4万亿度,火电占比67.4%。这些“天文数字”要在2030年达峰、2060年“清零”。

放眼全球,2021年风电、光伏总装机容量占比刚刚突破10%。化石燃料在全球一次能源中的占比达82%,仅比5年前低了3个百分点。照这样的速度,再过50年,化石燃料占比仍然高于50%。

总之,新能源的大时代才刚刚开始。

认清补贴与发展的关系

1)补贴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新兴产业规模小、成本高、技术不稳定,围观者众、买单者少。市场规模上不去,成本就降不下来,技术也无法通过产品迭代成熟。

打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僵局有时需要数十年。从1895年现代汽车问世,到全球产量稳定在5000万台(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崛起前的全球饱和产量),历时70年。

政府想用“有形之手”推动新兴产业,补贴是最常用的工具。不论补贴生产商还是消费者,目的都是通过价格手段来扩大市场规模,让企业借助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优秀企业不仅会砸钱扩大产能,还会升级技术、迭代产品。

世上没有不退坡的补贴,可以说补贴的目的就是最终取消补贴。

补贴一段时间后,产业规模提升、成本下降,形成良性循环,这正是“缩回有形之手”的时机。

如果成本下降速度不理想,反倒是补贴成了“唐僧肉”。政府不能长期当冤大头,于是会降低力度直至停止补贴。

国家层面对光伏、风电的补贴退坡、直到取消是大势所趋。

2013年~2020年,光伏补贴下调了6次。2021年集中式光伏实现“平价上网”,财政不再补贴。对分布式光伏的补贴主要由各地方政府视情况而定,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电力相对紧缺的省份补贴力度较大。

2020年、2021年陆上风电、海上风电补贴相继终止。2022年起,对新增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给予任何补贴。

研究新能源产业,首先要搞清楚补贴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光优每千瓦装机容量成本降到2000元以下,基本不需要补贴。

陆上风电开发成本是光伏的2倍,每千瓦装机容量成本4000~5000元。海上风电开发成本又是陆上风电的2倍。停止风电补贴,是对“用补贴替规模、用规模降成本”的效果不甚满意。想“让子弹飞一会儿”,倒逼风电行业降本增效。

对新能源车的补贴已完美收官。

2)新能源车补贴“完胜”

2022年是国家对新能源车补贴的最后一年。2023年1月1日起,新能源车上牌不再享受补贴。

2009年启动“十城千辆示范工程”是最初的尝试。2010年新能源车被列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率先试点补贴。2012年6月,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一锤定音,各地的补贴政策陆续“落地”。

2014年,新能源车销量达8万辆,几乎是2013年的4倍。2015年销量接近38万辆、2016年52万辆……

2017年,国家提高准入门槛,并计划2017年~2018年补贴较2016年下降20%,2019年~2020年补贴较2016年下降40%,原计划2020年起取消补贴,因新冠疫情推迟至2022年末。

补贴有序退出的同时,新能源车销量不降反增:2017年78万辆、2018年126万辆、2019年120.6万辆。2020年上半受疫情冲击很大,全年销量仍达137万辆。2021年352万辆。2022年前11个月销量近607万辆。

补贴政策之外,还有免征购置税、优先上牌、混动车上绿牌等促进新能源车发展的政策。

前几年有人认为:陆续有城市不给插电混动车上“绿牌”,插电混动就要卖不动了。但在百姓眼里,插电混动车是“油耗不及1.0排量燃油车,价格相当于1.5排量燃油车,动力超过3.0升V6燃油车”,日常通勤用电省油钱,自驾跑长途烧油无里程焦虑。有补贴、给上绿牌当然好,即使没有各种优惠,也比买燃油车划算。

发展新能源是国家的既定目标,补贴好比轮椅、拐杖。停止补贴说明行业已经可以靠自身的能力生存、发展。

产能过剩是阶段性、结构性的

2021年全球发电量为28.5万亿度,中国8.5万亿居第一,占全球发电总量的30%;全球碳排放总量为339亿吨,中国排放105亿吨、占比31%;全球煤碳年消耗量约82亿吨,中国每年烧掉42亿吨,占比超过50%……欧美国家早已酝酿对进口产品收“碳关税”,矛头直指“中国制造”。

不去担心白酒销量腰斩,酱油产量冲高回落,猪肉消费多年停滞不前,却为新能源产业“瞎操心”,完全没有必要。

1950年日本汽车年产量仅3万台,1975 年达820万台,25年270倍。新能源相当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的汽车产业。将高速发展将持续20~30年。

1950年,没有人能敢预言日本汽车工业规模会增长数百倍。但今天我们可以确切地预见新能源未来几十年将达到的规模。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年发电量超过8万亿千瓦时,新能源车年产量超过2000万辆……

但在未来数十年间,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会不计其数。

1)产能过剩的阶段性和结构性

阶段性产能过剩与政策调整及厂家对政策/市场的误判有关。

前面讲过新能源各细分市场都曾高度依赖政策补贴。财政动用多少资金要严格执行预算,不是企业生产越多拿补贴越多,而是大家分食一块“尺寸既定”蛋糕。

政府预算会有各种调整(金额、享受补贴的条件),会受金融危机、大选等因素干扰。新能源企业如果拿不准这个节奏,出现“抢跑”,就会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

2010年前后,光伏危机的根源就是产能过剩。其实那一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仅16GW,不到2021年的9%。

“过剩”之后10年暴涨10倍,这就是新能源“过剩”的特点。

结构性过剩是新能源产业的“日常”。

比如光伏产业,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个环节犹如“多人绑腿跑”,多数时候步调并不一致。跑慢者拖人后腿,跑快者被人拖后腿。

过去几年硅片、组件跑得快,硅料跟不上,于是硅料价格暴涨,大家只好慢下来等。

当硅料新增产能开始释放,“四人组”可以飞奔一段距离了。

2)预测产能过剩需注意的三个问题

有些人预测产能过剩的方法很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先加后减”:通过公开资料收集相关企业现有产能及扩产计划,然后加总,减去对未来的需求预测,多出来的自然“过剩”了。这种预测方法只用到加减法,连乘除都不用,幼儿园中班的水平。

第一个问题,计划产能与实际产能、实际产能与实际产量往往存在很大落差。

计划产能是给自己鼓劲、给投资人壮胆,顺道吓退竞争对手。计划是否实施,一看企业实力、二看竞争格局。计划是100实际做到20不足为怪,实际做到200也不足为奇。

另外,产能都是有冗余的。设计产能是100,实际产量85就很不错了。

第二个问题,产能与产能之间有本质差异。

茅台成立于1951年,到2021年茅台基酒产能5.5万吨;江小白成立于2011年,2021年产能6.5万吨。白酒行业日薄西山,鼓吹者的话术是“高端产能”不足。是人都知道茅台产能与江小白产能不能混同,放到新能源行业就懵了。

比如多晶硅料分致密料、菜花料、珊瑚料。品质、生产成本大不相同。过剩的是哪种硅料的产能?

硅片环节产能也过剩了。这种环节的产能要从四个维度考查:用料、口径、切片厚度、产品类型。

用料

拉晶环节,“手艺差”的只能用价格高的致密料,”手艺强“的可以大量使用菜花料甚至珊瑚料。

口径

拉制硅锭的口径越大越好,TCL中环主要销售218、210、182三种硅片。已经被中环淘汰的166mm硅片是许多硅片企业的“当家”产品。

切片厚度

切得越薄越省料,口径越大越难切。中环能把210口径的硅片做到130微米。

产品类型

根据渗元素的不同,光伏硅片主要有P型、N型,后者电池效率比前者高2个百分点,但制造难度大、成本高。2019年占比刚刚突破10%。

能”吃粗粮“、口径大、切片薄、N型,四个维度都“顶格”的产能是优质产能。借用白酒行业的话术,硅片环节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

3)产能过剩局中人

面临产能过剩,行业内企业可分三类,各有各的对策:

第一类,产品先进、成本低,适度降价可实现薄利多销,对策当然是发动价格战;

第二类,产品比较先进,成本控制较好,而且规模庞大,固定资产折旧负担重,对策是参与价格战,保住市场份额。在扣除固定资产折旧后,净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但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

第三类,在行业景气时期杀入,产品、技术、成本与先进企业差距大。如继续生产,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越生产亏得越多。对策是停产观望,或彻底退出。

价格战有受害者也有受益者

1)价格战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所有新兴产业都是从“曲高和寡”、“质资价高”起步,除技术进步、代品迭代,更重要的是规模效应。

首创流水线生产法之后,福特汽车年产量从1万辆升到10万+。其它品牌汽车动辄两三千美元一辆,福特只卖850美元。1927年推出的福特T型车,售价仅290美元,市场占有率一度接近50%。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早年录像机贵到电视台都买不起,日本人把价格降到1000美元以下,松下、索尼为国家赚到数不清的外汇。

在计算机领域,技术进步推动产品降价被体现到极致,根据“摩尔定律”,每18个月处理器能力提高100%、成本降低50%。想当年动辄上万美元的IBM电脑,算力远不如现今的儿童电子表。

某些股民闻涨价则喜、闻降价则逃。对新兴产业,降价是发展的必由之路。用前面“多人绑腿跑”的比喻,哪个环节跑得慢,这个环节的产品就会涨价。

但不能老拖大家后腿,否则产业凉了大家就都“悲剧”了。如果产品越卖越贵,用户会越来越多吗?用户越来越少,产业就萎缩了,还谈什么发展。

2)硅料价格的起伏

2004年,欧洲国家相继出台补贴政策,光伏入网电价10倍于平均电价,全球光伏产业开始兴旺。

尚德、赛维、英利等一大批中国光伏组件企业乘势而起。上游的美、日、德、意供应商趁机提价,大赚特赚,多晶硅价格最高达到500美元/公斤。

无锡尚德与MEMC签下为期十年的“长协”,合同金额60亿美元,单价80~100美元/公斤,其创始人施正荣还在洋洋自得。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欧美补贴退坡,市场“坍塌”。中国上千家光伏企业最惨的时候仅存50余家。硅料价格暴跌到20美元,国际巨头亦开始亏钱。

话分两头,2009年中国“三部委”联全启动“金太阳工程”,每千瓦补贴高达2万元!

2010年开始,中国企业消化引进技术,将多晶硅成本降到200元/公斤,与海外巨头不相上下且供应充足。

全球光伏市场井喷,2011年美国装机容量增长70%、中国增长900%。

2012年,中国硅料企业把销售降至100元/公斤。还在按80美元/公斤执行“长协”的尚德,失去与新玩家竞争的能力。而另一家“困在长协”的巨头SolarWorld则推动了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

解决了本土硅料供给,中国于2013年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目的是扩大本土市场,促进光伏行业“降本增效”,实现平价上网。

到2020年,中国光伏行业具备了平价上网的能力,甩掉拐杖(补贴)准备飞奔。但由于硅料环节准备不足,扩产需要18个月,“四人组”只好慢下来等。

对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价格“崩塌之日”就是产业腾飞之日。随着硅料产能释放,2023年中国光伏可以飞奔了。

3)价格战的受害者

受害者要么“技不如人”,要么战略选择错误,要么兼而有之。

比如光伏产业,中国企业把各环节的产品做成“白菜价”,国际、国内成本居高不下的玩家黯然退出成为受害者。

目前,中国企业在硅料环节占比达80%、硅片环节占比超过96%、电池环节占比85%、组件环节占比75%。

2022年末硅片价格战由TCL中环挑起。继10月31日宣布降价后,在11月27日新一轮报价中,中环再次全面下调P型、N型硅价格。其中210P型从9.73元/片降至9.3元/片,降幅4.42%;182P从7.38元/片降至7.05元/片、降幅4.47%;182N型从7.9元/片降至7.54元/片、幅度4.56%。

业内人士指山,中环报价已拉近拉晶/切片环节的行业平均成本。

注意是行业平均成本,如果能吃粗粮、口径大、切片薄,N型报价追平P型,加之硅料成本下降,中环未必是降价的受害者。

新兴产业犹如历史车轮,一路“碾压”着受害者滚滚向前。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