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过两千年的时间当中,黄金并不是商品,而是货币本身,是货真价实的货币。它是唯一一种使用了千年以上,而且范围遍及全球各个角落的货币。从过去到现在,它一直都是唯一有效的储值手段、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
在历史上,总会有各种大大小小的国家选择贬值自己的货币,导致后者消亡,但是黄金却一直存活着。可是,当前各国的领导人却似乎是忘记了这个历史教训。眼下,伴随着不良资产处置计划、量化宽松、零利率乃至负利率等各种大规模的货币扩张,全球债务水平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这由各国政府主导的历史性信贷扩张已经影响到了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最近,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表示,考虑到黄金作为一种货币是免于各国政府和央行政策左右的,它显然是一种很不错的投资选择。格林斯潘还补充说,“通货膨胀的大幅度抬升最终将使得金价上涨。当下投资黄金就是一种保险”。
TheStreet刊文指出,这位联储前主席之所以会有此番表述,是因为由于各国政府和央行史无前例的干涉政策的失败正导致全球金融系统处于重大压力之下,而这时对黄金在金融领域的地位进行重新评估就显得尤其必要了。它到底是一种过时的,只属于怀旧主义者的选择,还是一种全球金融系统至今都依赖着的,被广泛承认和接受的储备资产呢?
2008年,以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的破产为标志的金融危机正是美国住宅市场债务水平过度的,难以支撑的膨胀的结果。为了挽救金融系统的命运,美国政府和联储便采取了前述的那些极端化的手段。
当时,美国市场上有大约十五家全国性的大银行,而到了现在,经过了多年的持续整合,形成了五家“大而不倒”的超级大银行。伴随金融力量集中到少数机构手中,系统性风险只能进一步增大。
2008年,美国政府债务大约是10万亿美元,而今天大约是20万亿美元。关键是,出现这种变化的并非只有美国一家,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债务也都呈现出爆炸性增长。这些债务因素对全球金融系统构成了巨大威胁,而且这威胁还在持续增大。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各国政府该如何扭转这种进程,而是变成了各国政府和央行会如何摆脱这条道路,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迄今为止,各国政府和央行的选择都是诉诸“膨胀”来摆脱麻烦。在一个通货膨胀环境当中偿还债务,其痛楚比起在通货停滞乃至紧缩环境中不知要小了多少。
各国采取零利率和负利率政策正是为了帮助政府利用通货膨胀来走出危机。遗憾的是,这一理念要真正付诸实践,操作起来却是极端困难的。当下,债务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是4%,而经济增长至多只有2%,长期角度看来,这显然是难以为继的。
各国政府和央行总是持续采用阻力最小的方法,极端重视短期。然而,他们政策的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伴随利率开始上涨,破坏性衰退,乃至更严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越来越清晰的是,金融系统必须进行实质性的变革,不管是在崩溃之前还是之后。
于是,在幕后,各国政府和央行开始针对自己的债务进行对冲操作。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央行停止了卖出黄金。央行研究和咨询机构官方货币与金融机构论坛(OMFIF)的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的每一年,各央行都是黄金净买家,总计吃进了超过2800吨黄金,占他们储备的9.4%。
如果各国央行都在悄悄买进黄金,作为必要的储备,那么谨慎的投资者难道不该提起注意吗?任何一个投资组合当中都应该包括黄金的成分,毕竟这是一种流动性很高的,货真价实的,而且不被金融系统所左右的可靠资产。
欧洲央行和美国联储固然是持续积累黄金,俄罗斯和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也是一样。在进行了长达四十年的黄金去货币化尝试之后,各国的货币管理当中,这种贵金属似乎又重新开始占据了关键性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