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外周期继续错位,海外衰退阴影+美联储加息拐点,中国弱修复转向小复苏。主题方面,海外流动性冲击减弱,资产相关性弱化,落后资产追赶,防范欧洲债务风险。配置策略上,预计海外美债>美股>商品,美债有配置机会,美股杀盈利担忧,商品供需双弱,低库存贡献价格弹性。国内港股≥A股>中债,预计股市上半年估值修复,下半年盈利起舞。国内债市波动或加大,利率中枢或微抬,提防城投尾部或估值风险。黄金关注美国名义利率与通胀预期赛跑,美元见顶反转后或有转机。
01 宏观环境:周期错位与资产重定价
“动荡变革期”的主题与主线
二十大报告提出“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们的中心任务转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要任务仍是高质量发展。全球秩序的底层逻辑已经从效率让位于安全。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首先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
1)经济:全球从“三低一高”进入到“三高一低”,低通胀+低利率+低增长+高杠杆特征松动,高通胀+高利率+高杠杆+低增长的特征可能长期化风险。国内经济增长动能正处于切换期,质量>数量,结构>总量,中观>宏观。
2)通胀:本轮全球滞胀环境,既有供给端因素(航运瓶颈+劳动力短缺+俄乌冲突等)、也有需求端因素(MMT推升居民购买力)、还有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滞后影响。长期视角看,全球化遇逆风、绿色低碳、传统行业CAPEX不足等“滞胀基因”也不容忽视。
3)资金流向:需要考虑地缘风险等因素的扰动。
4)底层逻辑:发展与安全并重,供给逻辑与需求逻辑并重,长期主义与短期现实兼顾。
5)行业趋势:中国优势产业视角,做长期正确的事,选择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行业。
6)市场:均值回归还是“从0到1,从1到1000”,需要仔细分辨市场反映的究竟是长期趋势的变化,还是周期性的波动。可以确定的是,市场已经见证了太多的“历史罕见”,历史均值、规律的可靠性降低。
过去三年,资产表现的背后尤其深刻的宏观逻辑:
2020年:疫情—>大放水—>流动性驱动,美国实行零利率+量化宽松,而中国复苏动能较强,货币政策在下半年回归常态。资产表现排序上,中概股>A股>黄金>美债>国债。
2021年:供应链受阻+海外需求过热+美联储滞后加息,滞胀风险初显,国内同样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实物资产表现最佳,商品>美股>国债>美债>A股。
2022年:欧美的胀+美联储加息是核心。资产表现上只有美元现金、部分高分红股是少数可以获得正回报的资产,海外从上半年股债“双杀”到下半年股债商“三杀”。
2023年宏观象限:海外衰退,中国占优
展望2023年,全球经济周期将继续错位,预计中国相对海外占优。基本面排序上可能是中国>日本>美国>欧洲,而通胀方面大概率是欧洲>美国>日本≈中国。
2020年后中国市场交易逻辑经历了 “复苏→过热→复苏→衰退”四个阶段,预计明年或将再次演绎小复苏行情。而同一时期美国市场经历了“衰退→复苏→过热→滞胀”,预计明年可能进入衰退象限。
2023年海外市场大概率由比差逻辑转为衰退逻辑,资产表现上我们预计美债>美股>商品,美债可能会率先触底,美股需要等待降息信号。
国内可能从弱修复转向小复苏,明年预计港股>=A股>中债,人民币由弱转稳。
低利率环境的逆转与估值
次贷危机之后,全球资产定价的核心逻辑是流动性宽松及低利率,风险平价基金等是较大受益者。
宽松的流动性和持续下行的利率水平推升了美股等资产估值。
全球通缩的趋势性因素正在瓦解,本轮供需推升的通胀仍有粘性,低通胀+低利率环境可能一去难返。
“矫枉”需“过正”,全球央行紧缩潮下,资产估值整体承压,全球大类资产表现范式转变。
全球经济从原先的“三低一高”转变为“三高一低”,延续至今的高杠杆将直接面临高利率的考验,后续谨防英国养老金等隐藏的脆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