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全球 美股 / 港股 / 外汇 / 期货 / 黄金 > 种遍全球 中国打响食物保卫战

种遍全球 中国打响食物保卫战

2017-05-22 13:35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佚名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新浪财经

       14亿中国人的胃口变化,正在改变全球种植和出售食物的方式。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正在向普通美国人靠拢,迫使企业满世界“扫荡”从培根到香蕉的各种食物。

  但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购买或租赁农田的努力表明,光在海外修建农场和牧场还不够。亚洲、非洲和南美州的人口不断膨胀,将在二三十年内再添20亿人,他们也将需要更多食物。


  这等于向中国下达了一个赤裸裸的最后通牒:如果希望本世纪下半叶国内人口有充足的能负担得起的食物,那么其将需要确保全球种出满足90亿人需要的食物。

  中国给出的答案是:科技。

  从70岁老人照料的小农田,到挑战雀巢、达能等国际企业的农产品巨头,中国的农业正在经历一场革命,其影响力或许一点都不亚于颠覆了全球贸易的工业革命。

  变革起源于四十年前中国开始重建生产体系和私营企业的时候。这些改革措施带来了工厂、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经济繁荣,但是遥远的农村同样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土改提高了水稻、小麦等粮食的产量,数百万人跻身中产阶级队伍,他们消费更多蔬菜和猪肉,并希望享用牛肉、牛奶等过去被认为奢侈的食物。

  杜春梅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猪肉在她那个四川小村庄还是春节期间只会送给长辈的珍贵礼物。谁家里宰猪了,就会请满满一屋子的亲戚和邻居来大吃一顿。

  现在47岁、就职于中国石油的杜春梅说,那时候肉在饭桌上太难得一见,现在则太常见了,以至于为了身体健康、他们都想少吃点。今年她家过年是下馆子庆祝的。

  但是中国发展脚步太快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大片的良田被工厂侵占。土地被废料或农药污染。从汞超标大米到三聚氰胺奶粉,中国成了劣质食品的代名词。

  所以,如果中国人的食谱都开始向美国人看齐,那么中国如何能够为其不断增长的人口生产出足够多的安全食品来呢?

  显而易见的答案是:没戏。

  平均而言,养活一个美国消费者需要大约一英亩(半公顷)土地。而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2英亩左右,其中还包括因污染而退化的土地。

  所以,中国政府的重心日益转向农业改革,并且四管齐下:市场控制、提高耕种效率、减少土地流失,以及进口。

  而在每一方面,科技都是关键。中国正在向水利、种子、机器人和数据科学领域投入几十亿资金,以修复农业遭到的一些破坏,发展可持续、高产的农场。

  中国需要迅速取得成功,因其过去十年赖以提高国内产量的主要手段正在产生副作用。

  中国将水稻、玉米和小麦等主食能够自给自足定为目标。为了确保农民种植这些作物,政府设置了最低收购价格,然后把收购上来的多余粮食存放在政府粮仓里。

  农民对此的反应是,在自家的小块耕地里大量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增产,导致政府粮仓爆满。

  去年国家粮食储备总量估计超过了6亿吨,足以保障一年多的供应。其中大约一半是玉米,而政府为免玉米因久存而腐烂正在努力抛售,强迫各省把玉米变成发动机燃料。

  “过去,为解决农产品总量不足的矛盾,我们拼资源拼环境,化肥农药等猛往里投,”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2月6日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称。“迫切需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和农业生态服务供给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首先,中国需要保护其并不算多的耕地。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中国在1997至2008年间失去了6.2%的耕地。而且地方政府还在继续征地用于开发利润更加丰厚的房地产项目。中国农业部未回应就本报道置评的请求。

  官方数据显示,自中国2007年宣布“确保18亿亩耕地”(1.2亿公顷)目标以来,耕地流失速度有所放缓。但是多年来依靠卖地来筹集促进经济增长所需资金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绕过限制,例如把犄角旮旯的小土地算入耕地,或者把城市区域重新划分为农田。

  更让中国决策者忧心的是,中国剩余耕地中近20%已被污染。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唐仁健称,中国的重心正在从储备粮食转向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是中国最高农业决策机构。

  政府在2014年研究发现,中国部分蔬菜种植地含有镉之类的重金属,一系列类似的骇人含毒食品事件让公众对国产食品保持警惕。

  这些年来,脏水做的豆腐到猫肉和鼠肉冒充的兔肉和羊肉,中国国内电视台和社交媒体曝光的诸多食品安全丑闻助长了公众的恐慌情绪。

  “相比10年之前,中国人现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意识强多了,”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的中国环境和农业研究员Sam Geall称。“他们现在更关注自己吃的东西从哪里来,而且往往愿意为食品安全支付更高的价格。”


标签美股 市场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