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昨晚公布2017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及2017财年全年业绩。财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集团收入同比增长60%,达到385.79亿元,创下自IPO以来最高季度收入增幅。公司全年收入为1582.73亿元,同比增幅达到超预期的56%。
受益于中国零售平台、阿里云收入的强劲增长,以及并入了优酷土豆及Lazada,阿里系经济体的多样化生态效应已经初步体现。从财报中披露的数据来看,口碑平台上通过支付宝结算的支付额达750亿元(110亿美元),同比猛增257%。包括口碑在内的阿里“新零售”布局效果初步显现。
收入增幅超预期
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2017财年收入为1582.73亿元,同比增长56%。中国零售平台年度活跃买家增至4.54亿,移动端月度活跃用户高达5.07亿,移动电商平台贡献了中国零售平台季度收入的85%,移动端变现率超过PC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阿里公布第三季度财报时,将全年收入增长指引从48%上调至53%,而昨日公布的全年56%的增幅再次高出上调后的指引预期。2017财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集团经调整的EBITDA为165.97亿元,同比增长44%;2017财年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盈利为578.71亿元。
从具体业务来看,2017财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集团核心电商业务收入315.70亿元,同比增长47%;全年收入同比增长45%至1338.80亿元。2017财年第四季度,阿里云收入为21.63亿元,同比增长103%,自2016财年第一季度以来创下三位数增速“八连冠”记录;整个财年收入规模达66.63亿元,同比增长121%,连续两年实现三位数增长。截至2017年3月底,阿里云云计算付费用户数量达到87.4万,较上一季度增加10.9万。
此外,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当季收入达39.27亿元,同比增长234%;全年收入同比增长271%至147.33亿元,与核心电商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创新项目和其他业务的季度收入同比增长88%,达到9.19亿元;全年收入29.97亿元,同比增长65%。
阿里财报显示,作为阿里巴巴经济体的重要板块,菜鸟网络持续推动物流业向智慧转型。以电子面单为例,中国零售平台上81%的商家在使用菜鸟标准化的电子面单,相比去年同期的60%有了大幅提升。
“新零售”布局效应凸显
自马云提出“五新”战略以来,阿里旗下各业务体系加速转型,其中“新零售”的进展最为迅速。过去一年,阿里先后投资布局银泰、百联、苏宁、三江购物。自2015年8月阿里和苏宁战略合作以来,双方已按计划在电商、物流和增值服务方面推动协同效应。数据显示,苏宁天猫旗舰店表现强劲,第四季度GMV是上年同期的3倍以上。
此外,有着阿里系“线下淘宝”之称的口碑业绩实现超预期增长。本季度内,口碑平台上通过支付宝结算的支付额达750亿元(110亿美元),同比猛增257%。
今年1月,口碑完成首轮11亿美元的融资。4月,口碑发布“码战略”,计划把线下300万家门店通过二维码与口碑店铺接入移动互联网,此举被认为是直接叫板微信“小程序”。按照口碑CEO范驰的计划,二维码是线下门店在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在此基础上,口碑昨日发布了一个面向线下零售行业的解决方案,从线下扫码到展示店铺与商品,再到支付与数据沉淀,帮助线下零售商家与品牌商精准营销、优化货品陈列及供应链管理。
这一方案已经在上市公司新华都等得到应用。记者从口碑获悉,5月初,新华都通过口碑平台在门店做了扫码活动,第一天就带动销售额增长35%。6天内,借助爆款单品的引流,整体活动商品的销量超出日常3倍。口碑快消零售行业运营总监周天牧介绍说,口碑码是一个把线下客流带到商家店铺的入口。随着消费者与商品数据的逐步积累与丰富,后续零售商还可以用来指导和优化供应链的管理。而据范驰透露,口碑将在本地生活服务的行业解决方案、数据产品等方面继续重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