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距离网贷整改大限仅余两个多月

距离网贷整改大限仅余两个多月

2017-06-06 15:3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王晓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市金融办在6月1日发布《上海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网贷机构在取得备案登记后,应当在6个月内,选择在本市设有经营实体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商业银行进行客户资金存管。

  该条款引发行业争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当地行业协会正计划组织网贷平台就此条款进行沟通反馈。

  北京地区也有类似条款。在4月份北京市的一次网贷行业会议上,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副巡视员沈鸿指出,在京的网贷机构,原则上只能选择北京本地银行或在北京设有分支机构的银行进行资金存管。

  多家网贷平台对此表示担忧,如果严格执行此条规定,当前多数存管都不符合条件。

  存管属地要求冲击波

  距离网贷整改大限仅余两个多月,网贷平台上线存管上演“生死时速”。而上海市金融办的存管银行属地化要求,令网贷平台合规进程不确定性陡增。

  目前这一要求并未让网贷平台踩下刹车,因为时间已不允许。

  “我们最近就会上线银行存管,是一家城商行,这个要求不会影响我们既定的安排,何况现在还在征求意见阶段。”一家网贷平台业务人士表示。他介绍,该平台为对接银行存管,前后投入资金数千万元,耗时近半年,此时再变更存管方案显然已经来不及。

  已经上线资金存管的多数平台也不符合存管银行属地化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开展网贷资金存管业务的银行有36家,正式上线资金存管的平台有210家,占行业的9.44%。在开展存管业务的银行中,以地方城商行最为积极,广东华兴银行、江西银行、徽商银行、厦门银行等尤为积极,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以浙商银行、恒丰银行、平安银行(000001,股吧)为代表。

  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统计,上海网贷平台合作的19家存管银行中,11家在上海无网点。

  除此之外,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的业务也备受关注。新网银行已经与超过70家网贷机构签署存管合作协议,并有数家平台存管业务已经上线。在今年4月份,曾联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举办网贷平台存管业务对接洽谈会。

  作为民营银行且是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不设实体网点。而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继出台存管银行属地化要求后,其业务该何去何从?

  对此,新网银行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与上海相关监管机构一直保持着紧密和良好的沟通。基于互联网的基因和银行属性,新网银行在存管合规性和监管数据信息上报等方面,取得了管理部门的肯定,并与各地金融办和银监局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对接,为更多网贷平台合规和维护客户资金存管提供支撑。

  一家网贷平台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承,此前开展存管业务的银行并不多,对于平台来说以先接入存管为首选,并不会考虑银行的属性,而且这一要求也是新近才提出来的。

  网贷平台对接银行存管用时普遍需要两个月左右,对于正在对接银行存管的平台均是不可能的任务。北京在此前传达政策时设置了一定的缓冲。沈鸿表示,由于具备网贷资金存管的银行并不多,在备案之前,在京网贷机构可以找外省市银行进行存管,不影响整改验收。

  监管协调问题、存管乱象引担忧

  多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上述要求主要出于便利监管的需要。

  多位地方金融办人士及网贷平台人士认为,存管银行属地化,有利于完成监管闭环,方便地方监管部门对本地平台的资金流向进行了解。此外,资金存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行业监管规定报送数据信息,并依法接受相关监督管理。但对于在当地没有经营实体的机构,地方金融办要和异地机构协调沟通数据报送比较困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了解到,网贷存管业务中存在不少乱象。一家网贷平台负责人对记者透露,许多银行的异地分支机构看上存管业务带来的揽储效应。一些机构只要有银行愿意做存管就同意,存管银行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一定程度上给地方监管部门带来困扰。他表示,在完成验收备案后,后期更换存管银行的可能性很大,主要考虑是存管费用问题。由于许多系统开发投入在前期,根据监管要求更换存管银行的成本相对可控。

  在互联网金融的清理整顿和管理中,根据多部委的统一要求红线,各地金融办负日常管理的主要责任。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实际操作中,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普遍存在人手不足、专业程度有待提高的情况,各地金融办在制定相关规则时倾向于方便属地管理。

  北京一家网贷平台CEO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存管属地化的要求对于多数网贷平台过于突然,接下来是否会设置相应的缓冲期应纳入考量。不过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事物,可以理解监管部门的监管思路也在摸索、调整中。

  亦有西南地区一金融监管人士表示,当前金融科技发展很快,监管也要创新观念,不能一直用过去的标准看待不断变化的金融。


标签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