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旅游、驾校学车、割个双眼皮……随着高考结束,考生家长们已经纷纷给自己的孩子做着不同的打算。针对高考结束至大学入学这一个黄金时段,商家们将高考生及家长们视为“金主”,推出各类产品或服务,准考证一时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打折神器”。商家掘金“后高考经济”也是蛮拼的。
高考结束后到大学开学前这段时间,被称为“后高考时代”,各路商家自然不会放过掘金的好机会,于是在各种吆喝声和营销噱头的衬托之下,“后高考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应该承认,这不完全是商家炒作,而是确有市场需求。作为中国内地最重要的入学考试,高考被赋予了“定终身”、“过独木桥”等特殊意义。一旦高考结束了,作为考生,即便还不知道考分,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迈进大学的门槛,但一块石头落地,如出笼的囚鸟,很多人会把旅游、购物以及其他消费当成是一种宣泄和释放压力的手段。此时,家长们也会“开恩”,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于是,年复一年,“后高考经济”成了商家的“蛮拼”。
但需要指出的是,面对“后高考经济”,不可盲目追捧,而应秉持应有的理性与冷静。一方面。高考结束,人生大事已大致尘埃落定,升学的压力陡然消解,往常耗在题海战术上的精力与能量,总得找个释放的渠道才好。比如外出旅游见见世面,驾校学车掌握一技之长等,这些比起宅在家看肥皂剧或泡在网吧打游戏来,都是好事。但玩也好学也罢,要量力而行,根据家庭财力办,不能爽了自己苦了爸妈。其实,即使不花多少钱,也可以过个充实的假期。
另一方面,面对强劲的消费需求,不排除一些商家浑水摸鱼,虚假宣传,坑害学生。而一些消费,既无必要也隐含风险。比如整容整形,有的纯属骗人机构,贸然上门,不仅会被骗钱,还可能危及健康、生命。而一些旅行社打出吸引毕业生的诱人广告,实则他们也很可能是野鸡旅行社,最终会让学生乘兴而去,扫兴而回。诸如此类,必须提防。
当然,“后高考经济”的火爆,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家长平时对待孩子太过“残忍”,把孩子看管得太严,把学习看得太重,非得等到高考过后,才能“开恩”。无论如何,“后高考经济”的火爆,最大的赢家是商家,他们可能赚得盆满钵满,但对于不少家庭家来说,其中的消费无疑成为一笔巨大的经济负担,让经济不太好的家庭难以承担,乃至借债满足“后高考经济”的消费。
因此,要给“后高考经济”降温,家长考生必须秉持理性和冷静,不要盲目跟风、攀比。同时,教育的意义在于宽严相济,在于尊重学生正当权益,既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空间,又能让他们知道禁忌而不踏入。也许哪一天,“后高考”与“经济”不再如影相随了,我们的教育才算真正地回归了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