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赌局,“股王”贵州茅台时隔4年之后又再一次成为私募大佬的对赌的工具。4年前,“茅粉”董宝珍以“裸奔”赌茅台总市值不会跌破1500亿人民币,虽然最终落败,但事实证明1500亿市值之下的茅台股价是利空出尽的空头陷阱,当时低吸买入的投资者不仅可以坐享每年稳定的分红,还能等到本周一度超过5700亿的市值,真真正正成了大赢家。而此次的赌局,则是另一位资深“茅粉”但斌,这次他豪言茅台股价上600元,赌金高达1亿。虽然此事热闹成分居多,但也从侧面反映出茅台已经成为A股的风向标,众多机构抱团取暖将股价推向一个又一个的新高,今年有超过60份的研报对茅台给予“买入”的评级。
机构集中下注白马股吸引“接盘侠”
不止茅台,近期以白酒、家电、保险等为代表的大市值白马股显著领涨大盘,上证50指数在本周更是创出2015年底以来的新高,“漂亮50”之说再度在市场上传开。
所谓“漂亮50”(Nifty Fifty),是美国股市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一批绩优公司的统称,1970~1972年,“漂亮50”的平均收益率是93%,其中最高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麦当劳,涨幅超过300%。而同期刚刚起步的“股神”巴菲特的收益率为59%,标普500仅为28%。但在此后的美股6年熊市中,“漂亮50”土崩瓦解,1973~1974年,“漂亮50”平均下跌了46%,其中有23只股票下跌的幅度超过了50%,超过同期标普500指数33%的下跌幅度。导致“漂亮50”从领涨到领跌,估值在股价大幅上扬之后过高,超过公司基本面提升的速度是主要因素。统计显示,1972年末“漂亮50”见顶前平均市盈率超过40倍,而标普500指数平均仅有20倍左右。“价值投资”被炒高之后,依然免不了价值回归的过程。
从市场行为的角度看,当时美股的“漂亮50”有明显的机构集中持股现象,这和当前A股的“漂亮50”有类似之处。从A股过往的历史看,机构“抱团取暖”的白马股,最终无一例外都面临补跌的结果。2003年的“五朵金花”,在2004年熊市的下半场也出现了明显下跌;2010年到2012年,医药股、白酒股也得到资金“抱团取暖”,但随着“塑化剂”等黑天鹅事件最终仍然走向补跌,被新兴的中小创所取代,在2014~2015年的牛市中表现也比较平淡。
机构抱团取暖之下,免不了唱多声四起,但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在股价已经持续大涨后再去参加这场“世纪赌局”,值博率并不高。在笔者看来,机构投资者在白马股上集中下注,赌的绝非仅仅是但斌的1亿元,而是寻找真正的“接盘侠”来兑现浮盈。而赌局揭盅的时间点,就在6月21日!
6月21日是赌局揭盅时间
6月21日是什么日子?MSCI“全球海选”公布的时间。MSCI会不会在那时纳入A股,谜底就会揭晓。尽管此前多次“入摩”失败,但今年A股入围的概率将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今年3月,MSCI披露了纳入A股的潜在新方法,纳入标的必须是A股大盘股,并要求纳入标的不得是AH两地上市公司中H股已经是MSCI中国指数成分的A股标的,要求纳入标的在过去12个月不得停牌超过50天,且必须被互联互通机制覆盖。换言之,此前影响A股“入摩”的最大障碍——境外投资者资金的进出问题,随着“深港通”的实现和新方法的妥协,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
A股“入摩”将迎来资金面的利好,境外资金将主动或被动配置部分A股,受益最大的正是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白马股。因此,机构在“入摩”消息公布前重注押宝白马股,正是看中这一利好消息会吸引来“接盘侠”。以茅台本周股价突破450元来看,只需要再涨30%多就可以达到但斌的600元目标价。在一致预期下,机构高度锁仓,一个月之后提前实现这一目标,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但“入摩”之后呢?见光死是大概率事件。前面说过,估值过高是当年美股“漂亮50”走熊的重要因素,而如果茅台股价超过600元,则意味着其股息率只有1.13%(税前),远低于银行定存利率;动态市盈率也超过30倍。由于白酒行业的季节性,一季度往往是全年业绩最好的阶段,考虑到全年季节性的波动,实际的市盈率可能上升到35倍甚至更高。而外资因为A股“入摩”的配置,最快也要等到2018年才开始实施,半年的空窗期对高高在上的茅台股价将形成极大的压力,其他白马股也是类似。
而一旦小概率的“入摩”失败情形出现,对于白马股则意味着釜底抽薪,机构资金将会大举卖出兑现盈利,换仓到此前超跌严重的二线蓝筹或成长股上,2003年和2011年两次“抱团取暖”最终土崩瓦解的结局将再度上演。因此,不管“入摩”成功与否,对已经大幅炒高的白马股来说都存在调整压力,散户投资者贸然追高只能再次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对于这场茅台和“入摩”的世纪赌局,散户最好还是做吃瓜群众,静静看戏。再好的股票,都有波段性回落让你买入的机会,等待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