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共赢 / 将军 / 北斗 / 花生 / 裕宸 / 荣泽 / 江湖 > 一文读懂中国经济数据:有哪些亮点?3%的全年增速意味着什么?

一文读懂中国经济数据:有哪些亮点?3%的全年增速意味着什么?

2023-01-18 10:19  来源:华尔街见闻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华尔街见闻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四季度和12月经济数据,具体来看:

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实际增长2.9%(一、二、三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4.8%、0.4%、3.9%),全年经济增速为3%(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速为3.5%);

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前值为2.2%;

1-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前值为5.3%;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前值为-5.9%。

分析师们普遍认为,从12月单月来看,和11月数据相比好坏参半,就“六大口径”数据同比来看:制造业投资边际增强,消费回升明显,服务业生产指数回升,基建投资有所放缓,但单月同比仍在10%以上的高位,地产行业供给端有了起色,但数据依旧在处低位。

从季度来看,四季度经济恢复再次受阻但好于预期,后续将加快恢复。从2022年中国GDP增速达3%来看,足以使中国经济增长达到甚至略高于全球水平。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各部门各地区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相信今年的消费恢复会有较好的势头,将会带动整体经济的运行好转。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初步判断2023年房地产对整个经济的拖累不会比2022年大,房地产还是一个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具有一些有利条件:

我们还有一些需求端的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未来这些都会对房地产形成有效支撑。改善性住房需求也是非常巨大的,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房地产产业都是一个支柱性产业,对整个经济具有很大影响力。

12月消费降幅明显缩小 制造业投资边际增强

1.社零明显回升

12月,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同比下滑1.8%,跌幅较上月收窄4.1个百分点。

红塔证券表示,防疫优化后,全国多地迎来感染高峰,居民减少外出,线下消费以及社交类消费受到的冲击明显增加,其实这一点也是好消息,因为这表明疫情冲击严重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了,之后随着感染峰值降低,居民陆续恢复外出,消费就会明显恢复。

东吴证券认为“买车吃药”是12月社零的主题,12月社零明显好于市场预期。一方面,补贴、优惠等政策临近到期,12月集中购车对于社零拉动的显著回升,另一方面疫情蔓延期间,对食品和相关药物的抢购拉动消费2.45pp;而居民大规模居家下,服装成为最大的负拉动项。

1.社零明显回升

2.基建投资有所放缓,但单月同比仍在10%以上的高位

12月,广义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增速达10.4%(上月为13.9%),较前几个月的增速表现有所回落。

东吴证券指出,基建投资增速稍有回落,交通仓储投资接力。回顾2022年,在三大组成部分中,水利和公共设施为第三季度基建投资的重要驱动力,而第四季度由交通仓储投资接力:

12月交通仓储增速赶超能源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增速达22.7%,其中道路投资替代铁路投资成为主要发力点。

红塔证券指出,基建投资维持高增速,狭义口径下累计同比增长9.4%,以倒推数据计算当月增速甚至达到了14.3%。金融数据也能证明基建资金的落地情况:

1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出现了1.2万亿元的高增长,与历史规律背离,除企业减少信用债发行转向增加银行贷款,以及制造业设备更新贷款密集投放的影响之外,更多是基建大项目密集推出撬动的贷款增长。

3. 制造业投资边际增强

12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1%(前值9.3%),东吴证券倒推计算后当月增速为7.4%(前值6.2%)。

东吴证券指出,尽管有疫情的影响,12月制造业投资反而加速了,体现出双轮驱动下的稳健。回顾2022年,由于内需的走弱,制造业投资的主要需求拉动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支持下的重大项目建设拉动,二是出口的拉动:

在政策支持下的重大项目比较典型的是电力设备和新能源车及配套行业,例如在主要的28个行业中2022年制造业投资表现较好的(可以从全年增速和同比加速的月份数量来评估)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和通用设备;

出口的拉动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化工和机械设备等行业,不过近期在出口增速放缓、前景不明的情况下,投资增速也有所放缓。

3. 制造业投资边际增强

红塔证券指出,制造业投资边际增强的原因有四点:1.刚需产品行业需求有韧性,驱动投资继续增长;2.国内优势产业保持高增速;3.在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等政策支持下,制造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等需求增加;4.部分企业对一季度修复的内需进行提前布局扩产。

4. 地产行业供给端有了起色,但数据依旧在低位徘徊。

4. 地产行业供给端有了起色,但数据依旧在低位徘徊。

广发证券指出,房地产领域数据低位徘徊。从表观数据看,销售、拿地、新开工、施工、竣工均有改善,但幅度不大。

红塔证券指出,在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股权融资调整优化等扶持政策密集落地后,行业供给端出现了小幅改善,12月房企来源于国内贷款方面的开发资金累计降幅收窄了1.5个百分点,竣工面积降幅也较前值收窄了4个百分点。

但地产销售数据还是处在低迷区间,累计同比下滑24.3%,较前值降低1个百分点。

红塔证券认为,居民对商品房的需求可以分为刚性需求和投资需求,出于投资需求买房的前提是认为房价会上涨,但现在这个前提没了,统计局公布的70城中,房价下滑的城市数量在不断增加,投资性购房需求会大幅减少。

东吴证券指出,房价可能是提振内需的关键,作为领先指标的拿地和新开工,两者继续萎靡意味着2023年地产投资的复苏会十分缓慢。地产销售在12月下半月大幅萎缩、拖累全月销售同比跌幅仍在30%以上:

我们认为当前可能更重要的是密切关注房价的企稳。扩大内需是2023年稳经济的基础,消费首当其冲,而从历史上看房价能否企稳对于消费者信心反弹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国GDP增速3%,达到甚至略高于全球水平

东吴证券指出,IMF在年初曾预测“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或40年来首次低于全球平均增速”,但从今天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22年中国GDP增速3%很可能将让IMF的这一预测落空。由此可见,2022年中国GDP实现3%的增速,足以使其经济增长达到甚至略高于全球水平。

东吴证券指出,由于房地产和消费在2022年增速大幅下滑,因此在2023年正的基数效应最为明显,从这点来看,2023年房地产投资的负增长有望显著收窄,甚至接近于零;而社零消费的增速有望大概率将超过10%:

中国GDP增速3%,达到甚至略高于全球水平

广发证券认为,目前资产价格对于经济压力的反映已比较充分,预计2023年名义GDP可能仍为7%左右:

2005-2021年名义GDP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2%,WIND全A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7%,基本一致。以2019年底基期,至2022年10月底WIND全A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只有1.9%,至11月30日只有4.5%。

至2023年1月16日,如果把WIND全A指数按三年考量,以2019年底为基数的三年复合增长率为5.6%;如果把2023年全年考虑进去,即按2020-2023年四年考量,则四年复合增长率为4.2%。预计2023年名义GDP可能仍为7%左右。

2023年消费继续回暖,基建政策发力,地产供需端修复

红塔证券指出,1月的高频数据显示居民生活半径已经开始恢复,需求在边际修复,预示着经济阶段性底部已经形成:

12大主要城市地铁客运人次已经显著回升,全国客运量也已经比2022年同期显著修复,1月8日以来同比增速都在40%以上。居民生活半径和城际出行的修复会推动消费特别是服务业消费的回暖。

东吴证券认为,2023年中国社零消费增速在8.8%-13.2%之间:

我们根据东亚经济体中的新加坡为例,作为中国放开后消费复苏理想情形和非理想情形的参考,估算2023年中国社零消费的增速在8.8%-13.2%之间。

对于基建投资,东吴证券指出,尽管2022年基数较高,稳经济的重要抓手依旧是“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基建以及与基建相关的制造业投资将依旧是主要的政策发力点之一,这意味着二者在增速上大概率将保持在5%(实际增速)以上。

对于房地产,红塔证券认为2023年地产供给端预计会继续修复:

房地产供给端的政策频出,1月13日有关部门起草了《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行动方案》,围绕“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四个方面,重点推进21项工作任务。部分地区银行也与房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些措施都有助于缓解房企压力,对房企供给端的修复有帮助。

东吴证券指出,扩大内需是2023年稳经济的基础,未来在需求端仍会对房价压力较大的地区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

2022年12月70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跌幅没有继续扩大,但是同比和环比下跌城市的数量有所上升,值得注意的是一线城市中深圳也开始加入房价同比下滑的队列。我们预计后续在需求端仍会对房价压力较大的地区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稳定房价、稳定地产销售,进而稳定消费大盘。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