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注册制呼唤更好的市场秩序和法治环境。随着注册制度的深入实施,长牙带刺严格监管,严惩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成为中国证监会工作的重点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证监系统了解到,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监管部门开出了“八大处方”,涉及非法减持、回购合同、滥用自愿信息披露、蹭热点、短期交易、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重大会计错误等。
值得注意的是,“八大处方”涉及的问题在证监会上市部管辖范围内。证监会稽查局主管的重大违法行为,如欺诈发行、虚假陈述等,不包括在内。
综合受访者分析,为了营造透明公平的资本市场环境,有必要对不同类型的违法行为进行差异化处罚。一方面,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重大违法行为的严惩。另一方面,对于恶意程度低、情节轻的违法行为,不仅要“早打小打”,还要谨防用力过猛,起到惩罚作用。
这次监管系统开出的“八大药方”更注重后者。
过去的“网开一面”,今天收到罚单
严惩违法行为,是证监会发力的重点方向之一。
针对中国证监会上市部主管领域的违法行为,监管开出“八大处方”作为下一步上市公司整治的重点。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许多上市公司因触及处方而收到罚款。
记者采访调查发现,“八大药方”涉及的问题严重程度不同,处罚力度也不同。
第一,有些问题过去存在但关注较少,现在已经纳入整治范围。但是,对此类问题的处罚一般都比较轻,点到为止。
“处方之一”,滥用自愿信息披露,责令每月强制披露“胡说八道”的进展。食品制造企业莲花健康受到处罚。莲花健康想跨境开展计算能力业务。从2023年8月26日起,通过官网和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提前发布跨境计算能力业务信息,持续发布计算能力服务器采购进展信息。但这些非法信息披露渠道发布的重要信息,在发布时间和具体内容上与其公告披露不一致。随后,莲花健康收到河南证监局的罚单,并要求每月定期说明转型情况。
“第二药方”,蹭热点,坚决立案处罚。11月27日,思美传媒思美传媒在互动平台上蹭热点,谎称代表抖音超市运营,被抖音曝光。2日后,他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并收到浙江证监局的警告函。
“第三药方”,如果回购合同,责令继续回购。2022年11月,合纵科技公布了为期一年的股份回购计划,但回购期满后未实施。随后,它被北京证券监督管理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点名。不一日,合纵科技发布延期回购公告。这意味着,在监管的关注下,合纵科技被迫继续完成回购。
其次,部分违规行为整体危害程度相对较小。过去,他们被“视而不见”。如果他们选择严重的,他们会被命名。如果程度较轻,他们将不会被追究。现在,他们都被纳入处罚范围,但处罚措施有明显差异。
最具代表性的是非法减持。“药方四”,非法减持,责令购买。
一方面,对于轻微违规减持,以声誉处罚+回购股份为主。比如12月14日被广东证监局责令改正的小企业股份,其非法减持股东在公告中道歉,如果全部回购并将收益支付给小企业股份后,事件告一段落。另一方面,对于严重违规减持,特别是涉及减持以外的其他违规行为,将受到明显更严重的行政处罚。
比如我乐家,8月27日发布减持新规后,明知不再符合减持要求,却按规定减持,大比例减持7.1124%,总减持比例达到5%时未按规定停止交易。顶风作案加大比例减持,我乐家居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被罚款近5000万元。
“第五药方”,如果互动容易“胡说八道”,将受到监管和处罚。这种惩罚也会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差异化处罚。2023年11月,深交所点名的中和科技仅因互动易平台回复内容不完整而出具监管函。互动易回复投资者提问时,“雕刻机”(直写雕刻设备)与“芯片雕刻机”并用,严重误导投资者的苏大维格被罚款150万元,秘书长也收到罚款100万元。
立案调查无处藏身
对性质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过去收到的可能只是普通的罚单,现在将被立案调查。
“药方六”,短期交易,金额大,坚决立案处罚。十一月二十二日,童渊快递董事兼副总裁张益忠因涉嫌短期交易“童渊快递”股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22年6月15日至2023年6月15日,张益忠通过操作其子名下的账户,累计购买童渊快递股票56.3万股,全部出售,扣税后累计收入24.48万元。
“处方之七”,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的目的,“零起点”全部立案,并追究保荐机构的持续监管责任。11月17日,超卓航空因5995万元存款不见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未能如实披露,涉嫌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的用途,同时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湖北证监局发出警告函。在监管的严惩下,超卓航空科的实际控制人承诺积极筹集资金,提前支付“失踪”存款。
“药方八”,坚决立案处罚重大会计错误。2023年4月24日,国城矿业披露了《关于前期会计错误变更的公告》,将部分贸易业务的会计方法从总额法调整为净额法。由于会计方法的变化,2022年1-6月,国城矿业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分别减少1.76亿元和1.76亿元。5个月后,由于前期会计错误,他收到了中国证监会发布的《立案通知书》。
“八大药方”不仅是上市公司下一步监管的重点,也是根据过去的处罚情况总结出来的。
对上市公司近期的相关处罚进行了详细调查,自全面注册制以来,证监会和地方证监局(以下简称“证监系统”)开出的罚单数量明显增加。
Wind数据显示,2023年1月全面注册制实施前夕,共有53家上市公司被证监系统点名;2023年12月,这个数字高达152家。
据受访者分析,罚单数量的增加并不等于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增加,而是由于监管处罚更加准确、快速、有力。
监督处罚力度,越大越好?受访者普遍认为应区别对待
首先,对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重大违法行为进行严惩,对其进行第一次严惩,不仅要进行行政处罚,还要进行刑事处罚,让他们体验牢狱之苦,以身作则,让其他有类似违法想法的上市公司相关人员感到害怕,不敢再做了。
第二,重点纠正情节较轻的违法行为,不要一棍子打死,要宽容处理,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防止用力过猛。
同时,无论面对什么程度的违法行为,保障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都应该放在首位。
一方面,上市公司需要退市的,涉及欺诈发行、虚假陈述等。,应当及时赔偿投资者的损失。近日,中国证监会推动的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实施了上海金融法院推动下的第一起紫晶存储案件、证券集体诉讼和第一起泽达易盛案件的实施,由中介机构牵头设立专项赔偿金,先向投资者支付,即实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范例实践。
另一方面,在“八大处方”中,危害程度相对较小的违法行为应重点惩罚违法当事人。“上市公司属于广大投资者。如果上市公司受到过度惩罚而不赔偿投资者,一定程度上是为上市公司的不当行为买单。”一些受访者直言不讳。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