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电商巨头的2023:新王当立,旧王打气

电商巨头的2023:新王当立,旧王打气

2023-12-15 08:39  来源:36ke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36ke

  一刀又一刀,砍出新时代。

  电商的增量不仅在五环外,也不仅在更遥远的海外。‍

  北京时间2023年11月29日22点41分,美股拼多多股价涨超4%,市值达到1920亿美元,超越阿里巴巴的1916亿美元,成为美股市值最高的中概股。尽管阿里巴巴在当日收盘时实现反超,但拼多多又在12月1日收盘时重新夺回市值第一的位置。

  在此后近半个月的时间里,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的市值交替领先,但随着“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巴巴”的话题一再发酵,拼多多展现出更强的韧性,美股市值已超越阿里巴巴百亿美元。

  这像是整个2023年电商江湖的缩影,拼多多的业绩催动股价一路猛涨,阿里巴巴和京东却在调整中显得彷徨。拐点已至,新王崛起,当老牌电商以新零售的名义回归线下,新电商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证明,增量不仅在五环外,也不仅在更遥远的海外。

  中国市场,还有无限的潜力尚待开采。

  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特推出《2023年终盘点》系列选题,回顾电商巨头的2023.解读其背后的市场格局,一窥未来发展趋势。

  超越

  2023年,拼多多的关键词是“质量”。

  流量增速见顶,电商行业告别野蛮增长,在供给约等于无穷大的中国市场上,消费人群与购买力触及天花板,进入瓶颈期的电商巨头纷纷跳出舒适圈,寻求高质量增长的新模式,从供需匹配的效率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4月,拼多多进行组织架构调整,联合创始人赵佳臻出任执行董事和联席CEO,与陈磊搭档,共同管理公司业务,这是自2021年3月创始人黄峥卸任、陈磊接班以来,拼多多在组织架构层面最大规模的调整。

  而站在2023年尾往回看,拼多多的组织架构调整是电商三巨头中最利落,也最见成效的。

  赵佳臻(花名:冬枣)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是拼多多集团创始团队成员之一,最初负责拼多多农业品类的整体运营及农产品上行供应链的搭建,是拼多多2020年启动多多买菜业务时的首位“开城大将”,是拼多多开启跨境电商业务Temu时赴美招商的功臣,也是拼多多去年启动供应链体系升级时的领头人。

  从业务层面看,对于组织架构升级后的分工,陈磊表示,赵佳臻将侧重供应链管理和中国业务运营,自己将侧重全球化。彼时,拼多多国内业务进入盈利周期,海外成为新战场,陈磊开始全力聚焦新业务Temu,而完整经历过拼多多供应链体系建设和升级的赵佳臻顺势承担起中国业务,实现了无缝衔接。

  履新后的赵佳臻首次对外亮相时,就为拼多多定下了“质量”的基调。他如此解释拼多多的战略转型:将从关注增长速度,切换为追求高质量发展。“现在要从质量维度去评判。”

  高质量发展,被赵佳臻视为“一号工程”。

  对于高质量发展,赵佳臻的理解是“高质量消费+高质量供给+高质量生态”,拼多多由此开启了“三高”时代。而基于加入拼多多以来的农产品运营经验,赵佳臻主导拼多多开启了继百亿补贴、百亿农研后的第三个百亿项目——百亿生态。

  百亿补贴侧重农业产业链下游消费端,通过补贴促销活动挖掘消费潜力;百亿农研侧重上游产品端,面向农业及乡村的重大需求,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科技普惠;百亿生态侧重中游渠道端,拼多多希望吸引更多新商家来做生意,同时助力平台上的商户整体服务效率与品质提升。

  百亿生态可以拆解为几方面:资金上,用百亿规模帮扶资金,扶持优质商户、品牌及中小企业;流量上,倾斜流量激发需求侧“数字化新消费”,辅助产业带商家建设“数字化新供给”;市场上,通过爆品打造、加“数”发展、拓展国际市场等举措,助力优质商户做大做强。

  9月,拼多多投入10亿元资源包,联合平台30万涉农商家与全国超1000个农产区,推出“多多丰收馆”。通过百亿补贴,拼多多对入驻“丰收馆”的米面粮油、肉禽蛋奶、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进行全面覆盖。

  与此同时,拼多多又联合安踏、格兰仕、洋河、郁美净等100家国货、老字号品牌开启一个多月的“国货节”大促。拼多多特色直播、百亿补贴及万人团等扶持资源都加入了“国货节”之中。

  平台数据显示,国货节以来,拼多多国货品牌尤其是日化、美妆等产品销量增长显著,郁美净儿童霜单日销量增长达到230%,蜂花洗护产品单日销量最高增长了5万单。

  随着三个百亿项目的推进,拼多多逐渐淡化了“砍一刀”的标签。

  11月28日,拼多多发布2023年Q3财报,营收688.4亿元,同比增长93.9%。在财报电话会上,赵佳臻表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回报比我们预想的要来得更快”。

  超越

  (拼多多在体量方面仍有差距,但增速惊人)

  在赵佳臻主导拼多多国内业务的两个季度中,拼多多维持着此前的高增速,正是在这份亮眼的财报发布之后,拼多多在市值层面成为电商新王。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也是最具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以及新兴的中高端消费市场。进入2023年,消费复苏的论调贯穿全年,但宏观消费数据与微观消费氛围之间的撕裂感却愈发明显。

  伴随着品牌、产品、消费结构的持续优化,消费群体和消费能力的变化却难以佐证消费升级的预测,当消费分级成为全行业的共识,高质量消费的需求持续增长,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也对供需之间的精准匹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连接商家与用户的纽带,任何感受不到消费复苏的平台都只是习惯了被动,与其等待大环境变好后从天而降的红利,不如主动出击,拼多多正是抓住了这种机遇。

  很多用户对于拼多多的理解还停留在低价层面,这种想法如同一道屏风般遮蔽了对于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判断,也因此难以接受拼多多与消费升级挂钩的事实。正如黄峥此前提出的理念: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北京五环外的人有厨房纸用、有好水果吃。

  财报电话会议上,陈磊表示,这是消费者情绪改善和拼多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成果。拼多多从消费者行为感知到,消费升级不仅仅关乎质量,同样也关乎价格。消费者最关心的是质量和价格的平衡。认识到这一趋势,拼多多对自身更省钱和提供更好服务的价值主张更加有信心。

  这和赵佳臻此前不久的另一种说法类似:“我们把消费者体验放在所有指标的优先级,不会对消费者分层,因为这事不合理,也没有道理。”

  拼多多看到的机遇是错过了电商时代的消费人群,目标群体的消费偏好决定平台的重心,农产品和百货构成了拼多多崛起的地基。凭借更为庞大的用户基数,拼多多成功打造了白牌供应链,也顺应了“品牌主导”向“消费者主导”过渡的时代趋势,社交裂变则只是拼多多刺激高频消费的表层原因。

  在黄峥突然退休的时候,阿里和京东依然是拼多多前面的两座大山,这两座大山的创始人,一个退休了,一个“退休”了。

  2023年底,电商新王当立,将另外两个退休的创始人逼到了台前。

  求变

  在拼多多与阿里的市值攻防战期间,阿里的焦虑开始蔓延。

  12月初,有阿里员工提到,“那个看不起眼的砍一刀,快成老大哥了。”

  求变

  马云亲自下场回复,在对拼多多表达祝贺的同时,他指出,“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阿里会变,阿里会改,能为了明天后天牛而改革的人,并且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和牺牲的组织才令人尊重。”

  改革,正是阿里巴巴在2023年的关键词。

  2023年以来,阿里多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与人事变动,这些调整有两个背景:一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进入深度变革期,二是马云的“回归”。

  3月27日,久未公开露面的马云现身杭州。第二天,时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布全员信,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这是阿里创办24年来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

  “1+6+N”,“1”是阿里巴巴一个集团全面控股,“6”是指云智能、淘天、本地生活、阿里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六大业务集团,“N”则包含盒马、阿里健康、飞猪、高鑫零售、银泰商业、夸克等多家业务公司。

  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并分别建立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的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对各自经营结果负总责,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

  正如阿里首席财务官徐宏所言,“准备好一个,上市一个。”

  对于阿里而言,从集团型企业改革为多集团、多业务制度,分散冲击业务市场和资本市场,根本原因不在于财务与管理方面的独立,而是要通过架构的调整重新找到增长的潜力。

  当互联网红利见顶,增速已经是更为罕见的特质。

  因此,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由业务线CEO对经营结果负责,以更加灵活的姿态求得增长,进而凝聚出集团整体的成长性,是阿里希望在2023年达成的目标。

  与此同时,将各条业务线放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接受考验,也可以为后续的业务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然而,“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只是开胃菜,唯一不变的只剩下变化本身。

  今年6月,阿里突然宣布,蔡崇信将接替张勇出任董事会主席,淘天集团董事长吴泳铭将接替张勇出任首席执行官,于9月10日开始生效。张勇此后将继续担任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但在9月10日晚,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发布全员信宣布,已接任集团董事会主席职务,吴泳铭出任集团CEO。变化在于,本要接任阿里云CEO的张勇辞去了在阿里的一切职务,吴泳铭兼任阿里云董事长与CEO职务。

  变化还在继续。

  在11月16日的财报电话会上,新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首次全面阐释了阿里巴巴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大图。吴泳铭表示,未来阿里将根据市场规模、商业模式及产品竞争力,梳理既有业务的优先级,定义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

  无论是此前的10月12日,吴泳铭上任第三天发布的内部信中,还是此次财报电话会上,他都多次强调「用户为先」「AI驱动」「技术驱动」等关键词。吴泳铭在内部信中表示,我们必须在AI时代以再次创业的决心,重塑用户价值,才可能得到在未来十年继续服务客户的机会。

  因为要在“AI时代再次创业”,阿里云的战略地位空前提升。6月份卸任集团CEO、改任阿里云CEO的张勇在新任期到来时辞去了职务,逍遥子从此彻底逍遥,阿里云则在新的调整中结束了彻底分拆的计划。

  而在重新“定义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之前,盒马暂缓IPO。或许在阿里看来,此时的盒马并不是一个足够让资本市场买单的故事。

  阿里将这两项计划的中止与搁置原因归结为外部环境变化,“美国近期扩大对先进计算芯片出口的限制,完全分拆阿里云可能不会达到股东价值增值的预期效果”;盒马则需“评估市场情况”。

  而阿里云与盒马的战略转向,似乎都在释放出同样的信号:“1+6+N”并不是阿里此轮调整的终极形态。

  在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深度变革期,曾经的BAT都在默契地向技术研发转型,阿里也不再是单纯的互联网企业或电商巨头,而是在与AI、云计算深度融合。马云为员工打气的评论中,也提及了“AI电商时代”的到来。

  吴泳铭的认知显然与马云同频。他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未来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将是以AI为代表的科技驱动力,阿里面向未来将有三个重要优先级方向: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驱动的科技业务,全球化的商业网络。阿里将保持创业心态,更坚决地投入,更果断地取舍,以更灵活的治理机制,抓住AI科技变革带来的全新机会,创造更多客户价值。

  这是吴泳铭9月10日正式履新阿里集团CEO后,首次全面阐释阿里巴巴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大图。

  “优先级”是吴泳铭当晚多次提到的关键词。在明确集团变革举措的基础上,吴泳铭完整介绍了各业务集团的发展策略和优先级。淘宝天猫以“用户为先”,坚持消费分级与价格力策略;阿里云将坚持“AI驱动、公共云优先”,以AI+云计算双轮驱动发展。

  此前,阿里巴巴曾表示,将持续投入、孵化面向未来的战略级创新业务。在分析师电话会上,吴泳铭首次披露了遴选标准:具备足够巨大的市场空间,具备独特的市场定位,符合用户需求趋势和集团“AI驱动”战略,并公布了第一批战略级创新业务——1688、闲鱼、钉钉、夸克。

  “今天的阿里面对着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和市场的新变化、新期待。无论过去的商业模式有多成功,都必须翻篇归零,唤醒重新创业的心态”,吴泳铭说,“阿里巴巴正开启一段崭新的创业历程,并为全力投入科技变革做好了充分准备。”

  作为一家以电商起步的巨头,如今的阿里巴巴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电商企业,而是一个处在动态调整中的集团。吴泳铭为阿里确定了“AI驱动”的新路线,但马老师回复中的一句“阿里会变”,意味着阿里巴巴的求变之路尚未画下句号。

  在淘宝与天猫的业务方面,在2023年5月下旬淘天集团各业务负责人的小范围沟通会上,马云曾强调,阿里过去那些赖以成功的方法论可能都不适用了,应该迅速改掉。马云为淘天集团指出了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

  同月,淘天集团CEO戴珊公布淘天集团三大战略:用户为先、生态繁荣、科技驱动。

  回归淘宝,而不是天猫,目标指向性非常明确。在双11启动会上,淘宝天猫集团将“全网最低价”作为核心目标,并将其列为三大行业发展的核心KPI。基于此,淘宝形成品牌营销、日销低价、直播内容三种销售模式,分别对应“人找货”“货找人”“种草”三种需求。

  在消费分层的市场环境中,回归用户离不开低价策略,但从某种程度上看,竞争对手越强调低价,拼多多越受益。

  颠覆

  在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的时候,京东的市值为435亿美元,还不到拼多多的四分之一。

  而在业绩层面,拼多多的优势在于增速,阿里仍保持着体量的优势,而京东的处境越发尴尬,其营收规模高于阿里,净利润却低于拼多多,增速也不及两位对手。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阿里员工“难眠”,京东员工“颤抖”。

  一名京东运营员工在内网发文称,京东现在促销机制过于复杂、大促能动性较差,需要集中力量,让全品类的资源调动起来。此外,现有低价战略落实也不够全面,尽管天天在进行比价的工作,但这么做还不够,不能只达到和友商同一价格,而要比友商价格更低,或进行“主动破价”,让友商跟进。不能仅仅采用单一爆品做低价的策略。京东目前的低价战略需要贯彻得更加彻底,人人都要执行到位。目前京东平台生态不够完整,部门之间的联动性也较差。

  这是目前对于京东困境的最佳总结。

  而在马云回复“阿里会变”后,刘强东也借回复自家员工的契机说出了心里话。

  颠覆

  相比于黄峥和马云的退休,刘强东是电商三巨头中唯一一个保留管理职务的创始人,他依然是京东董事局主席。

  刘强东为京东的2023年设定的关键词,是重塑。

  京东在2023年的一系列变革,同样始于刘强东的谈话。去年11月,刘强东以视频连线的方式接入了京东的经营管理培训会,以严厉的口吻发表讲话:“高管们谈花里胡哨的故事太多,但谈成本、效率、体验太少,如果对如此核心的战略都把握不够,那将很难带领团队长远走下去”。

  刘强东指出了部分高管能力不行、价值观和集团不匹配、组织效率低下、推进业务缓慢等诸多问题,决定于同年年底对10%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进行末位淘汰。

  这场会议,刘强东的发言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数十次提及“低价”一词。刘强东认为,京东已经让一些消费者有了越来越贵的印象,京东应服务多层次的消费者,既要考虑有钱人,也要考虑普通人。“如果把零售业务客户体验分成三要素——价格、品质和服务,低价是1.品质和服务是两个0.失去低价优势,其他一切所谓的竞争优势都会归零。”

  刘强东甚至还为高管及员工敲响警钟,“随着3C家电业务的成功,很多兄弟开始夜郎自大、沾沾自喜,丝毫不再关注我们的低价优势,这样下去早晚会成为第二个苏宁!”

  提及苏宁的指向性同样明确:京东不怕价格战,也曾不止一次打赢过价格战,这次又要出手了。

  低价战略成为京东零售的核心战略之一。刘强东强调低价是京东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础性武器,时任京东零售CEO辛利军也在双11启动发布会上表示低价是刻在京东骨子里的基因。

  2023年1月,京东推出“春晓计划”,以0元试运营、0平台使用费、0技术服务费率、降低保证金要求等五大卖点招募中小商家,带动了大量中小微商家入驻京东。

  3月,京东宣布开放物流平台接口,不再强制要求第三方商家使用京东物流,同时要求第三方商家在48小时内完成发货。提升第三方商家经营便捷性的同时,拉齐自营和第三方商家的服务水平。

  双11期间,京东又通过“流量生态”“运营生态”以及“成长生态”三大生态升级,为品牌和商家推出更多扶持举措。

  用户层面,京东于3月推出百亿补贴活动,以此重塑消费者的低价心智;双11大战,京东更是直接将“真便宜”作为大促的主题。

  而京东在2023年最关键的一项调整,也是组织变革——全面打通自营和POP(平台开放计划)体系。

  京东的销售由自营和POP店铺组成,第一种“自营”,由京东进行商品的采购、仓储和销售;第二种是POP店铺,即第三方商家,京东从中收取抽成。

  京东试图通过打通自营与POP店铺体系进一步实现“流量平权”,扶持POP店铺,将其打造为低价策略的先锋,依靠第三方商家的低价,构建起京东整体生态的低价心智,在稳住自身利润的同时刺激消费频率增长。

  业务方面,京东成立创新零售部,整合七鲜超市、拼拼等业务成为独立业务单元。家电零售老将闫小兵也再次回归京东,负责京东创新零售业务。

  与此同时,京东零售取消事业群制,变更为事业部制,原事业群下统管诸多商品品类的各事业部,按照具体品类拆分为经营单元,单元负责人获得人事任免自主权,这一举措全盘推翻了此前的大中台模式。

  不过,全盘推翻的不仅是模式。

  5月11日,京东集团原CEO徐雷突然宣布退休,京东集团原CFO许冉升任CEO,向京东集团董事会及主席刘强东汇报。

  11月15日,京东集团宣布许冉将兼任京东零售CEO,立即生效,京东零售原CEO辛利军在双11刚刚结束时就被拿掉了职务,“将在公司内另有他任”。

  2023年的首尾,刘强东对于京东高层的“重塑”从口头落实到了行动上,对于集团CEO级别的调整堪称火速,没有留下反应的时间,但给足了想象的空间。

  许冉是财务出身,在京东内部被称为“行走的excel”。由于多年的CFO职业经历,许冉熟知资本运作体系、擅长成本优化,对于大规模推进低价战略、重塑业务体系的京东而言,更需要一个能在扩张期守住利润的CEO,从而维持进攻期的大后方稳定。

  从“谁不服徐雷,就是不服我”,到许冉接替徐雷集团CEO的职务,能明显感觉到刘强东对于京东管理权的“放”与“收”。

  2023年是京东加速驶向低价的一年,也是管理架构、业务架构调整最密集的一年,刘强东明显意识到了行业变化的趋势,以扁平化、小单元的作战模式扭转“大船难掉头”的尴尬,以敲山震虎的方式破除集团内部以及业务增长的疲态。

  当然,如果一系列调整在短时间内得以见效,京东员工在内网中提及的“促销机制过于复杂”“低价战略落实不够全面”等问题,也不会让刘强东认同到手抖。

  围攻

  拼多多市值首次超越阿里巴巴,是在Q3财报发布之后。

  这份财报显示,该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688.4亿元,同比增长94%,远高于市场预期的548.7亿元。

  不过,真正引发业内关注的却是财报中未直接展示的数据——Temu的财务表现。有媒体报道,Temu为 2024 年定下的GMV目标为300亿美元,比2023年目标的两倍还多。据悉,Temu预估2023年全年将完成140亿美元GMV,而Temu的竞争对手SHEIN 2022年全球GMV为290亿美元。

  Temu、SHEIN、TikTok Shop、速卖通(阿里国际数字商业)并称为“电商出海四小龙”,海外和五环外被视作电商平台在2023年的两大金矿。

  围攻

  华泰证券分析指出,拼多多海外Temu业务快速扩张带来的增量收入确认为拼多多三季度同比增长315%的交易服务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分析师认为,拼多多在海外业务的发展上表现出较强的战略定力,以及较高的管理效率,使得Temu在规模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减亏效率提升显著。

  陈磊在财报电话会议中透露,三季度,拼多多继续完善了多多跨境这一模式创新,Temu已触达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他表示,“我们希望利用过去多年积累的供应链的基础,为全世界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提供直接从工厂购买的渠道,提供更加柔性化、个性化的供应链以及更具性价比的综合购物体验。”

  阿里巴巴财报显示,2024财年Q2(对应自然年2023年Q3),以Lazada、速卖通、Trendyol、Daraz、Miravia和Alibaba.com六大平台为主的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整体订单同比增长约28%,收入同比增长53%至245.11亿元,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增长最强劲的子集团。

  早在阿里巴巴于2023年7月发布年报的时候,国际数字商业集团CEO蒋凡已重回阿里合伙人行列。2021年,蒋凡被调离阿里集团核心业务,被视为“明升暗降”,但实际上,对于大力开拓海外市场的阿里而言,这既是内部对于蒋凡的认可,也是他重新获得外界认可的机会。

  蒋凡回归阿里合伙人时,该名单中新增了菜鸟集团CEO万霖。在阿里巴巴下半年的调整中,阿里云和盒马的路线均被调整,而菜鸟独立上市的计划没有改变,关键在于菜鸟已是仅次于AIDC的增长引擎。而在菜鸟推出“全球5日达”之后,两位新合伙人的联手将继续搅动海外电商市场。

  电商巨头的压力,除了跨境电商,还有跨界电商。

  最强势的对手字节跳动尚未上市,没有公布业绩数据。但据The Information于11月中旬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字节跳动的收入增长超过40%,达到290亿美元;上半年的营收约为540亿美元,已经超过了腾讯的414亿美元。

  抖音的增长动能来自电商业务。今年9月,据抖音官方披露:过去一年(2022年5月1日—2023年4月30日),抖音电商GMV增速达到80%,货架场景(抖音商城)GMV年增长超过140%。

  2023年初,抖音将GMV目标定为2.3万亿。截至10月,抖音电商已完成接近2万亿GMV,同比增速接近60%。

  The Information的报道中提到,抖音电商在2023年二季度的海外市场营收占比约20%,而TikTok的月活用户已经达到11亿,为字节跳动贡献了巨大的增长动力。

  2023年下半年,字节跳动加速降本增效,陆续收缩PICO和游戏业务,但电商业务似乎未受波及。据媒体报道,2023年初,字节跳动为抖音商城定下了在抖音电商GMV占比中达到50%的目标,目前尚未完成,但比例已从年初的15%提升到了30%,这一调整意味着直播比重的降低,通过货架电商占比的提升来优化电商业务结构,将用户注意力转化为更直接的受益,分食老牌电商的蛋糕。

  同样在跨界的还有快手。2023年12月,快手发布Q3财报,总营收达到279.5亿元,同比增长20.8%;经调整净利润为31.7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则为净亏损6.7亿元。

  在财报电话会上,快手董事长兼CEO程一笑将线上营销服务、直播和电商收入总结为拉动快手营收增长的“三驾马车”。从更细分的维度来说,电商和短剧成为两大新增长引擎,也是快手将持续着力布局的方向。

  2023年,抖音和快手在电商业务层面的调整有一个共同的方向:摆脱对于直播的依赖。而这背后是用户消费行为的深度变化与分层。

  最能体现这种变化的是小红书。今年双11期间,小红书的订单数为去年同期的3.8倍,店铺开播数量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700%。此外,过去一年半时间,小红书电商买手和主理人规模增长了27倍,动销商家数量增长超过10倍,购买用户数增长了12倍。

  小红书代表着兴趣电商、内容电商的崛起,这与社交电商、直播电商共同构成电商行业在模式层面的进化。此外,小红书在商业模式上独创“买手电商”,通过引领用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带动商业化转型,避开低价的修罗场,更易形成用户黏性。

  结语

  对于中国电商究竟是处于存量时代还是增量时代的问题,不同的平台在2023年的答案并不相同,但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促成更多的交易,无疑是电商行业的竞争密码。

  有的选择长期主义,有的着眼于当下;有的降本增效,有的降本增笑。

  电商江湖并不缺少创造神话的能力和无限战争般的连环关卡,拐点已至,平台竞争各显神通,在消费复苏的冷暖中展开了下一阶段的争夺。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